阿里巴巴在DevOps实践中的创新和思考

如果无法正常显示,请先停止浏览器的去广告插件。
分享至:
1. 阿里巴巴在DevOps 实践中的创新和思考 2018 中国·上海
2. 林帆 花名金戟,阿里巴巴研发效能事业部技术专家 前ThoughtWorks高级DevOps技术咨询师 国内早期的DevOps和容器技术实践者和传播者 CNUT全球运维大会、CSDN架构峰会一线讲师 丰富的一线开发和运维工程经验 著有《CoreOS实践之路》和 《容器即服务:从零构建企业级容器集群》两本书籍
3. 今天的话题 1 更简,从Gitflow到Aoneflow 2 更快,从部署10分钟到10秒 3 更轻,从虚拟硬件到虚拟服务
4. 代码管理, 从Gitflow到Aoneflow
5. Aoneflow文章被问及最多的两个问题 阿里巴巴的研发模式为什么没有走向“单主干(trunk based)”? • 项目规模大,Aoneflow在持续集成和特性隔离之间做了平衡 • 开发者习惯,平台的支持情况 • 许多新的小型项目也在尝试单主干模式 Aoneflow就是简化的Gitflow? • 两者除了都有“特性分支”和“发布分支”以外,流程和机制完全不同
6. Gitflow有什么问题? 集成时间滞后 • 特性分支在功能完成前,“不敢”随意合并回 Develop分支,造成代码集成时间严重滞后 代码集中冲突 • 每次功能完成后进行“大集成”,十分容易出 现大范围代码冲突 特性易合难分 • 特性一旦集成到Develop分支便难以再次分离, 单个特性问题可能导致整体发布延期 分支关系复杂 • 发布分支拉出后,直到合回主干,若有特性修 改或Hotfix需要维护多处CherryPick合并
7. 阿里人为何偏爱Aoneflow? • 保留“特性分支”的工作方式,便于大型团队协作 • 简化Gitflow的复杂分支策略,上手容易 • 灵活的特性分支组合集成,集成后亦可快速剥离 • 实现“准持续集成” • 略低于单主干,远高于Gitflow的集成频率 • 选择性的特性持续集成(方便灵活,但其实并非优点)
8. Aoneflow的开发者(用户)视角 从开发角度来看 主干和发布分支始终存在 master feature/demo-1 feature/demo-2 release/testing release/staging release/prod 主干对应线上最新的稳定版本 发布分支对应各个环境正在测试的版本 开发者通过平台从主干创建特性分支
9. Aoneflow的开发者(用户)视角 发布分支的生命周期由平台自动管理 master feature/demo-1 feature/demo-2 release/testing release/staging release/prod 开发者选择了几个特性分支 在平台的测试环境页轻轻一点 于是组成了测试环境的发布分支
10. Aoneflow的开发者(用户)视角 master 开发者只关心向特性分支提交代码 所有提交自动合并到发布分支上 feature/demo-1 feature/demo-2 release/testing release/staging release/prod
11. Aoneflow的开发者(用户)视角 master 特性1被废除了,临时增加了特性3 开发者为特性3创建特性分支 然后在平台上轻轻一点 发布分支重建了 剔除了特性1 feature/demo-2 增加了特性3 feature/demo-1 feature/demo-3 release/staging release/prod release/testing
12. Aoneflow的开发者(用户)视角 每个发布分支有独立的交付流水线 master feature/demo-2 当流水线上的测试验证完成 就可以将特性列表一键拷贝 进入到下一级发布分支流水线 feature/demo-3 feature/demo-4 feature/demo-5 (master + demo-2 + demo-3 + demo-4 + demo-5) (master + demo-2 release/staging + demo-3 + demo-4) release/testing release/prod (master + demo-2 + demo-3 + demo-4)
13. Aoneflow的开发者(用户)视角 master feature/demo-2 feature/demo-3 feature/demo-4 待发布特性一路晋级 进入正式环境发布分支 正式环境发布成功 自动合并正式发布分支到主干 feature/demo-5 与此同时 所有发布分支自动重建 已发布的特性分支自动删除 一切恢复平静,等待下一个迭代的到来 release/testing (master + demo-5) release/staging (master) release/prod release/prod (master)
14. Aoneflow的平台视角 release/staging release/testing 构建 部署 自动 测试 人工 验证 特性清单拷贝 集成 ① feature/demo-1 特性 ② feature/demo-2 清单 ③ feature/demo-4 ④ feature/demo-5 平台承担的能力 • 创建特性分支 • 管理发布分支 • 定义发布流水线 • 其他琐碎环节自动化 (譬如:正式发布后的收尾) 构建 安全 检查 灰度 部署 自动 测试 人工 验证 集成 ① feature/demo-1 特性 ② feature/demo-2 清单 ③ feature/demo-4 特性清单拷贝 构建 部署 灰度 验证 集成 ① feature/demo-1 特性 ② feature/demo-2 清单 ③ feature/demo-4 正式 部署 正式 验证 release/prod 合并 主干
15. Aoneflow的代码仓库视角 hotfix master feature/demo-1 feature/demo-2 feature/demo-3 feature/demo-4 feature/demo-5 release/testing release/staging release/prod 在用户看来始终存在的发布分支,其实一直在被平台频繁重建…
16. 几种分支模式的比较 分支模式 集成频率 多版本并行开发 需求中途撤销 打包方式 单主干 所有提交立即集 成 特性开关 手工剔除代码 一次打包多次部署 Aoneflow 指定多个特性的 提交频繁集成 特性分支 删除特性分支 每个发布分支分别 打包 Gitflow 整个特性完成后 特性分支(且需严格 合并开发分支前:删除特性分支 开发分支和发布分 进行“大集成” 控制特性合并时间) 合并开发分支后:手工剔除代码 支分别打包 • 单主干 → 持续集成最佳实践+理想模式 • Aoneflow → 适应阿里现状的改进模式 • Gitflow → 历史遗产
17. 构建部署, 从10分钟到10秒
18. 典型的Java项目构建部署过程 编译构建 单元测试 上传镜像 到中心仓库 更新代码 健康检查 等待启动完成 容器镜像 生成 停止旧容器 启动新容器 从中心仓库 下载镜像
19. 典型的Java项目构建部署过程 猜一猜在阿里最复杂的单个应用 正常构建部署一次需要多久?
20. 一阶段优化:Maven依赖树缓存 构建慢的应用特点 更新代码 ≈0 编译构建 > ½ • 项目规模庞大 • 普遍使用Maven构建 镜像创建和传输 < ¼ 服务部署和启动 < ¼ 时间线 数据分析 依赖数目众多的三方包, Maven解析大型依赖树非常耗时, 为了确保构建正确,每个SNAPSHOT版本 的依赖都需要连接中心仓库做时间戳对比, 进一步影响依赖树解析效率。 • 依赖中包含SNAPSHOT版本的库 80% 的时间 依赖树解析占据了整个编译过程
21. 一阶段优化:Maven依赖树缓存 新的snapshot 版本库上传 通知构建服务器 是 将所有依赖此 snapshot的缓存 依赖树设为无效 缓存pom文件 中的snapshot 依赖清单 Maven私服仓库 pom文件 是否变化 否 解析依赖 缓存pom文件 和依赖树 否 缓存的依赖 树是否有效 是 直接复用缓存 的依赖树 开始构建 构建服务器
22. 一阶段优化:Maven依赖树缓存 一阶段优化结果 • 构建时间普遍缩短,部分典型应用构建时长缩短超过80% • 大型应用部署总耗时减少一半 • 应用镜像的生成和传输成为优化后的部署性能瓶颈
23. 二阶段优化:主包部署 容器给了开发者创造环境的 自由 , 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发布包(镜像)和相应更长的包制作和传输时间… 有人想到了阿里Pouch的P2P镜像传输协议,但那只适用于大量分发基础镜像 既要 灵活 又要 速度 , 我们最终做了一个违背“业界最佳实践”的决定
24. 二阶段优化:主包部署 在一定条件下 对测试环境的服务 放弃不可变基础设施 是 Dockerfile 是否变化 Dockerfile中涉及 的文件是否变化 在容器上进行主包部署 是 是 二阶段优化结果 • 测试环境发包速度从分钟级降到秒级 • 从部分灰度用户推广到集团大部分BU 否 否 用户手工触发构建 * 为偶然的“误判”留退路 否 生成并传输 容器镜像 只生成主包 镜像部署 主包部署 • 应用自身重启耗时成为最后时间瓶颈 * 根据配置的不同, 可以是tgz/jar/war等格式的包
25. 三阶段优化:增量部署 服务启动慢不是平台的错, 但它的确成为了拖慢了部署总时长的最后瓶颈… 所以…Java应用部署能够 不重启 吗? JVM有个Hotswap机制 在特定的条件下,似乎值得一试
26. 三阶段优化:增量部署 在符合主包部署条件的基础上 只修改方法体或新增类 的测试环境服务 使用Java Hotswap热部署 无需重启服务 平均 10分钟 前提:符合主包部署条件 最快 10秒钟 否 * 原始Hotswap只支持修改方法体, 这里使用的是改良版的Hotswap机制 仅生成完 整主包 三阶段优化结果 • 整个构建部署过程最快10秒 • 代码提交测试环境“立即”生效 主包部署 判定改动内容是否 适用Hotswap 是 生成完整 主包 生成增量 部署包 * 主要用于版本回滚 出错兜底 主包部署 Hotswap 热部署
27. 服务集群, 从虚拟硬件到虚拟服务
28. 虚拟化实质是资源的隔离和复用 物理机 虚拟机 容器 无虚拟化 硬件级虚拟化 软件级虚拟化 1 → 1 1 → 10 1 → 100 特性环境 服务级虚拟化 1 → 1000 * 搭配容器使用
29. 虚拟机和容器的虚拟化方式 App App App OS App App OS App OS Hypervisor OS Container Daemon App OS 物理机 物理机 物理机 物理机 虚拟机 容器 App 还能更 轻量 吗?
30. 什么是服务级虚拟化 容器已经将计算资源复用的损耗降到极低, 但容器中的服务似乎总还是有许多空闲的时候… 能否让一个服务 分身 到多个集群里发挥作用,让这些闲着的时段都利用起来呢? 但是消息会串号吧?
31. 虚拟链路其实我们都不陌生 • 金丝雀发布 • 灰度部署 • A/B测试 •… 用户A 用户B http://demo.devopsdays.com/index.html 路由判断
32. 阿里的特性环境 假设服务调用链路为: A > B > C > D > B > A 特性环境1 环境2 环境1 服务A 服务A 特性环境1 特性环境2 服务B 服务A 服务B 服务B 服务C 服务C 特性环境2 服务B 服务A [本地] [本地] 服务C 服务B [云端] [本地] 服务D 服务D [云端] [云端] 服务C 服务A 服务D 服务B 服务C 服务D 公共基础环境 普通集群 使用特性环境 服务D 服务A 服务B 服务C 服务D [云端] [云端] [云端] [云端] 公共基础环境 加入本地服务
33. 特性环境的上帝视角 特性环境-1 服务B 服务C 服务A 基于服务域名的动态路由 基于用户身份的链路隔离 特性环境-2 服务D 服务C 服务B 服务C 公共基础环境 特性环境-3 服务A 服务D
34. 特性环境的开发者视角 [云端] 特性环境-1 服务D 服务B 服务C [云端] 服务A [本地] 坐拥整个集群 特性环境-2 [云端] 感觉就像所有 服务就在本地 特性环境-3 随意断点、单步 调试、修改、重 新部署服务都不 会影响其他人
35. 特性环境的团队视角 特性环境-1 服务C 服务A [云端] [本地] 服务C [云端] 服务D 开发者同一时 刻只能属于一 个特性环境 服务B 相互可见 特性环境-2 [云端] [云端] [云端] 服务D 服务B [本地] 互不影响 服务A [本地]
36. 特性环境的团队视角 服务C 服务A 特性环境-1 [云端] 服务C [云端] 服务D [本地] [云端] 特性环境-2 [云端] 服务D 服务B [云端] 服务B 切换环境 [本地] 服务A 快速组队协作 [本地]
37. 几种虚拟化方式的比较 虚拟化方式 复用资源类型 通用性 隔离度 复用度 硬件级虚拟化 (虚拟机) 设备资源复用 (CPU和内存等) 强 (可跨操作系统类型运 行任何应用) 高 (资源完全隔离) 低 (通常低于1:10) 软件级虚拟化 (容器) 设备资源复用 (CPU和内存等) 较强 较高 较高 (可运行相同内核类型 (共享内核,命名空 (通常低于1:100, 的任何应用) 间隔离) 可与虚拟机联用) 服务资源复用 弱 低 高 (仅限同类服务集群之 (仅具有访问路由级 (可达1:100以上, 间共享应用) 别的隔离) 通常与容器联用) 服务级虚拟化 (特性环境)
38. DevOps, 回归效能与协同
39. DevOps的核心在于效能和协同 Aoneflow 缓存构建/主包部署/增量部署 提升效能 优化协同 提升效能 优化协同 简化分支管理 提高集成频率 既能区分特性开发 又能组合特性联调 减少部署等待时间 加速测试反馈周期 特性环境 提升效能 优化协同 提高资源利用率 "独占"集群方便调试 同组隔离联调 跨组互不影响 快速切换组队
40. 这些与DevOps相关的话题 持续集成 敏捷精益 提升效能 优化协同 提升效能 优化协同 自动化流水线 提交代码即部署 避免"最后一刻集成" 尽早暴露集成问题 迭代开发 减少浪费 轻量Scrum流程 披萨饼规模团队 交流优于文档 容器技术 微服务设计 提升效能 优化协同 提升效能 优化协同 基础设施即代码 运行环境开箱即用 统一"环境定义语言" 开发者参与环境设计 便于异构技术栈 服务独立升级 便于快速迭代 架构反映领域模型 服务边界清晰
41. 只要目标与方向清晰, 创新不需要规则束缚
42. "最佳实践"都是别人的, 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43. THANKS We Are Hiring ^^: jinji.lf@alibaba-inc.com Website: chinadevopsdays.org/ Global Website: www.devopsdays.org/events/2018-shanghai/ Official Email: organizers-shanghai-2018@devopsdays.org Official Wechat

首页 - Wiki
Copyright © 2011-2025 iteam. Current version is 2.139.1. UTC+08:00, 2025-01-16 02:32
浙ICP备14020137号-1 $访客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