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如果无法正常显示,请先停止浏览器的去广告插件。
分享至:
1. 36氪研究院 36KR RESEARCH 《2020年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疫情加速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渗透率提升,技术演进孕育 行业新机遇 2020.12
2. 36Kr-2020年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研究报告 报告摘要 • • 案例分析公司 餐饮配送机器人是从事送餐、回盘及接待等工作的商用服 奥比中光 务机器人,主要应用于餐饮行业,具备自动驾驶、语音交 全球领先的AI 3D感知技术方 互等功能,同时能够满足大重量食品及餐具的承载需求。 案提供商 人力成本承压、核心技术演进推动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 D轮 2018年05月 步伐提速。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伴随人力资源供 给增速整体放缓,人力成本已成为餐饮业各项成本费用中 增速最快的部分。餐饮配送机器人能够替代餐厅部分一线 员工职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市场青睐度开始不断攀升。 普渡科技 全球领先的配送机器人公司 B+轮 2020年08月 同时随着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心硬件国产化进程不断 海底捞 提速,SLAM等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创新,带动整机成本大 国际知名的餐饮企业 幅下降、产品精度优化提升,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应用 港股上市 步伐正不断加快。 • 疫情催化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行业竞争加剧, 头部厂商将强者恒强。疫情之下,餐饮配送机器人发挥巨 大作用,加速市场渗透率提升,行业参与者不断增多,竞 争不断深化。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具备自研技术实力、长 • 相关研究报告 2011-2020年中国 新经 济十年回顾研究报告 期客户积累、落地应用能力和资本战略加持的餐饮配送机 (2020.12) 器人厂商将强者恒强。 36Kr- 新 基 建 系 列 之 : 多场景延展布局和全球化业务拓展将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 2020年中国城市人工智 行业发展重要方向。以餐厅场景为切入点,加强深耕细作, 能发展指数报告 依托长期积累的餐饮业经验,感知避障、定位导航等技术 (2020.07) 能力,以及成本控制、产品量产、供应链布局等商业化能 力不断被打磨,在多场景延展布局方面,头部餐饮配送机 器人厂商优势明显。此外,中国服务机器人国际竞争力不 断增强,在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量、产业链完善程度、 36Kr-新基建系列之:中 国城市5G发展指数报告 (2020.05) 产业环境、全球市场份额等方面均具备较强竞争实力。顺 36Kr-商用服务机器人行 应行业发展趋势,多场景延展布局和全球化业务拓展将成 业研究报告 为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9.08) 封面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2 1
3. 目录 01 CONTENTS 行业发展概况  定义  发展历程  发展驱动力  市场规模  资本分析 02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  产业链上游分析  产业链中游分析  产业链下游分析 03 典型案例分析  奥比中光  普渡科技  海底捞 04 行业总结和趋势展望  行业总结  趋势展望
4. 01 行业发展概况  定义  发展历程  发展驱动力  市场规模  资本分析 3
5. 1.1 定义 餐饮配送机器人是指应用于餐饮行业,可从事 送餐、回盘及接待等工作的商用服务机器人 • 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 务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是指用于非制造业、以服务为核心的自主或半自主机 器人,分为家用服务机器人和专业服务机器人两大类。其中,专业服务机器 人包括商用服务机器人、医疗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等。现阶段,考虑到 我国在应对自然灾害和公共安全事件中,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相对突出的需求, 中国电子学会将机器人划分为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三类*。 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 工业机器人 焊接机器人 搬运机器人 码垛机器人 包装机器人 净室机器人 其他 工业机器人 家用服务机 器人 家务机器人 教育娱乐 机器人 养老助残 机器人 其他家用 服务机器人 特种机器人 军事应用 机器人 专业服务机 器人 商用服务机 器人 医疗服务机 器人 接待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 餐饮配送 机器人 辅助机器人 贩售机器人 其他医疗服 务机器人 其他专业 服务机器人 极限作业 机器人 应急救援 机器人 其他 特种机器人 其他商用 服务机器人 图示:机器人分类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36氪研究院 • 餐饮配送机器人是从事送餐、回盘及接待等工作的商用服务机器人,主要应 用于餐厅等商业场景,具备自动驾驶、语音交互等功能,同时能够满足大重 量食品及餐具的承载需求。 5 4 *资料来源:中国电子学会《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9)》,36氪研究院
6. 1.2 发展历程 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经历了探索、起 步、成长和爆发四个阶段 探索阶段 起步阶段 成长阶段 爆发阶段 2016年以前 2016-2018年 2018-2020年 2020年~ • 激光雷达、深度 • 上游供应链更加 • 核心零部件国产 相机等核心零部 完善,成本逐步 件主要依赖进口 下降 • SLAM等关键技术 发展水平有限 • 下游应用市场较 窄,客户端市场 教育不足 • 普渡科技、优地 科技、云迹科技 等整机厂商阵营 日渐壮大 • 应用市场教育程 度有待提升 替代进程提速 • 算法提升、关键 技术迭代,机器 人性价比更高 • 产业链生态逐步 完善,疫情加速 餐饮配送机器人 渗透率提升 • 长期来看,疫情 • 以海底捞、呷哺 重塑用户使用习 呷哺为代表的头 惯,行业有望迎 部餐饮企业开始 来高速发展阶段 规模化使用餐饮 配送机器人 图示:服务机器人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 近年来,核心硬件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智能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升级,餐饮 配送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步伐正不断加快。同时随着应用端巨头开始入局、疫 情加速数字化变革,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价值不断凸显,渗透率加速提升。 回顾餐饮配送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 探索阶段(2016年以前):核心硬件和关键技术发展尚不成熟,下游应用 较窄,餐饮配送机器人发展仍处于早期探索阶段。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 6 5
7. 1.2 发展历程 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经历了探索、起 步、成长和爆发四个阶段 心零部件主要依赖进口,成本较为昂贵;SLAM等关键技术发展水平有限, 餐饮配送机器人定位导航精度、稳定性有待提升;整机厂商应用场景尚未深 耕,客户端市场教育不足。 • 起步阶段(2016年-2018年):上游供应链更加完善,优质整机厂商开始入 场,应用市场教育程度有待提升。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厂 商自研能力不断提升,成本开始逐步下降;以普渡科技、优地科技、云迹科 技等为代表的具备核心技术的整机厂商阵营日渐壮大,持续打磨自身技术和 产品功能;但下游行业认可度仍然较低。 • 成长阶段(2018年-2020年):核心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提速,各项技术更 加成熟,应用端巨头开始入局,推动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提速。奥比中 光、禾赛科技、镭神智能等国产传感器领先企业开始抢占部分国际市场,为 机器人整机成本控制提供良机;算法提升、关键技术迭代,机器人性价比更 高;以海底捞、呷哺呷哺为代表的头部餐饮企业开始规模化使用餐饮配送机 器人,对市场有着直接的拉动作用。 • 爆发阶段(2020年~):产业链生态逐步完善,疫情加速餐饮配送机器人渗 透率提升。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普渡科技、云迹科技等公司机器人产品在医 院、隔离点等防疫前线落地,助力防疫工作高效展开,减少了人员接触带来 的风险,有效保障用户和货品安全。随着防疫工作的常态化,对于餐饮配送 机器人的需求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长期来看,疫情加速培养用户使用习惯, 从而推动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此外,疫情之下,餐饮配送机器人价值凸显, 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阶段。 7 6
8. 1.3 发展驱动力 根本动力:人力成本承压、核心技术演进推动 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提速 • 餐饮业人力成本承压明显,推动“机器换人”需求增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 员数量为2,413.2万人,同比增长12.2%,近年来增速整体放缓。餐饮业属于 劳动密集型行业,伴随人力资源供给增速整体放缓,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不断 上涨,人力成本居高不下。中国饭店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餐饮业一线员工 工资均值为3,940元/月,同比涨幅5.96%;2019年餐饮业人力成本占营业收 入比例高达21.4%,并且以3.7%的涨幅持续增长,是餐饮业各项成本费用* 中增速最快的部分,对企业利润提升形成了一定制约。在此背景下,餐饮配 送机器人能够替代餐厅部分员工职能,在规避员工流失风险、降低人力成本 的同时,依托1:1.5甚至更高的人力替代比*提升服务效率,为企业带来更 高效益,市场青睐度开始不断攀升。 住宿和餐饮业城镇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万人) 营业收入(亿元) 同比增长 人力成本占营业收入比例 2,413 1,956 2,152 1,673 1,180 1,409 838 972 21.4% 19.5% 18.7% 16.9% 16.0% 10.0% 12.2% 6.3%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图示:2012-2019年我国住宿和餐饮业城镇 私营企业和个体就业人员数量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36氪研究院 • 人力成本(亿元) 39,644 20.4% 42,716 22.4% 8,368 9,573 2017 2018 46,721 21.4% 9,975 2019 图示:2019年中国餐饮业各项成本占营业收入 比例及同比变动 数据来源:中国饭店协会,36氪研究院 技术进步推动产品成本下降、性能提升,赋能行业整体发展 近年来,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电机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提速,餐 饮配送机器人整机成本下降明显;同时,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等 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升级,机器人能够在以餐厅为代表的复杂度较高的场景下 完成更为繁杂和精细的操作,餐饮配送机器人商业化应用步伐正不断加快。 8 7 *餐饮业成本费用主要包括原材料进货成本、人力成本、三项费用、房屋及物业成 本、能源成本以及税费等。 *根据市场调研,普渡科技1台送餐机器人可完成约1.5人工作量。
9. 1.3 发展驱动力 直接动力:疫情防控凸显行业价值,餐饮配送 机器人有望迎来长足发展 • 政策鼓励数字技术赋能疫情防控,推动餐饮配送机器人应用加速 疫情期间,工信部等部门发布《关于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服务疫情防控 和复工复产工作的通知》(工信厅信发〔2020〕4号)等政策文件,鼓励运 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防控救治、资源调配等方面更 好发挥支撑作用。得益于“无接触”服务优势,餐饮配送机器人能够减少人 员接触带来的病毒传播和交叉感染风险,疫情防控期间被广泛应用于医院、 隔离点等防疫前线。例如,普渡科技在疫情期间为全国数百家医院及隔离点 输送“无接触”配送机器人产品“欢乐送”,获CCTV1新闻联播报道,并登 上工信部《在科技支撑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表现突出的人工智能企业》榜单; 云迹科技智能酒店服务机器人“润”在疫情期间承担客房送餐及送物任务, 避免近距离接触的交叉感染。 普渡科技“欢乐送”给隔离病房送餐送药 资料来源:普渡科技官网,36氪研究院 • 云迹科技智能酒店服务机器人“润” 资料来源:云迹科技官网, 36氪研究院 餐饮配送机器人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 疫情之下,餐饮配送机器人发挥巨大作用,助力防疫工作有序展开的同时, 有效节省人力资源、提高运作效率。目前,随着全球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防疫前线对于餐饮配送机器人的需求仍将持续一段时间。长期来看,疫情加 速市场认可度的提升,从而推动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进一步发展。 9 8
10. 1.4 市场规模 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保持较高增速,全球市场 占有率迅速提升 • 得益于旺盛的应用需求以及人工智能领域技术创新不断加快,我国服务机器 人行业发展迅速,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扩大。中国电子学会报告预测,2021年 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38.6亿美元,约占全球市场的近30%; 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为36%,约为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的2倍。 同时,中国服务机器人在中国机器人市场中的结构占比迅速提升,预计2021 年所占比重将达到31.6%。 2013-2021E CAGR 全球服务机器人 19.2% 中国服务机器人 36.0% 全球服务机器人销售额(亿美元) 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亿美元) 中国服务机器人占全球比例(%) 54.0 41.8 17.4% 35.1 32.3 15.3% 13.1% 9.4 10.2% 6.4 4.6 3.3 2013 2014 2015 2016 94.6 82.9 69.3 19.9% 18.3% 2017 2018 23.3% 131.4 29.4% 26.7% 22 29.4 2019E 2020E 16.5 12.7 110.3 38.6 2021E 图示:2013-2021年全球及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 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额(亿美元) 2013-2021E CAGR 中国工业机器人 18.2% 中国服务机器人 36.0% 中国特种机器人 28.4% 中国服务机器人销售额(亿美元) 中国特种机器人销售额(亿美元) 中国服务机器人占机器人市场比例(%) 51.2 54.2 57.3 63.2 25.3% 21.4% 26.8 18.4% 17.9% 22.0 19 16.2% 16.5 12.7 13.9% 13.7% 6.4 9.4 7.5 6.3 4.6 3.3 5.2 3.9 3.0 2.2 1.5 30 2013 2014 2015 39.3 2016 2017 2018 2019E 图示:2013-2021年中国机器人市场结构及服务机器人占比变动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电子学会,36氪研究院 10 9 72.6 31.6% 28.9% 29.4 9.1 2020E 38.6 11.1 2021E
11. 1.4 市场规模 商用服务机器人拓展空间广阔 ,其中餐饮配送 机器人市场容量巨大 • 我国服务机器人在家务、物流、商业、康复医疗等应用领域不断创新突破, 根据CCID数据,家务机器人和物流机器人应用相对成熟,在中国服务机器人 市场的占比分别为27.4%和24.9%;商用服务机器人已在餐饮、医院、政务、 金融等场景实现广泛应用,但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占据中国服务机器人 8.9%的市场份额,拓展空间广阔。 20.4% 27.4% 家务机器人 物流机器人 休闲娱乐机器人 8.1% 商用服务机器人 8.9% 24.9% 10.3% 康复医疗机器人 其他服务机器人 图示:2018年中国服务机器人细分市场结构 数据来源:CCID,36氪研究院 • 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容量巨大 根据中国烹饪协会的统计数据,2018年全国共有800多万家餐饮商户,如果 忽略地面不平、通道过窄等多重因素,以座位数量超过50位、具备使用需求 和实力的10.8%*的餐饮门店作为目标,则约有86.4万家目标客户。按照每家 餐厅使用2台餐饮配送机器人计算,市场容量约为172.8万台。参考市场上餐 饮配送机器人平均售价约5-8万元/台,国内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空间约为 1123.2亿元。此外,再增加欧盟、北美、大洋洲、亚洲等国际市场,餐饮配 送机器人市场空间巨大。 *数据来源:根据美团研究院《2019中国餐饮商户发展报告》,我国10.8%的餐饮商户的座位 数量在50位以上 11 10
12. 1.5 资本分析 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投资逐渐趋于理性,大额 资本偏好盈利模式清晰的成熟项目 • 根据36氪数据,2010年-2020年10月,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领域共发生 1,166起投资事件,投资总金额达747.4亿元,投资热度呈现先增长后逐步下 降趋势,资本投资更加趋于理性。2016-2018年,投资案例数和投资金额保 持高速增长态势,2018年投资规模达到近年来峰值。2019年以来,受到资 本寒冬影响,投资规模开始回落,行业投资逐渐回归理性。 投资金额(亿元) 13 1.37 5.94 23 24 3.52 投资案例数(起) 318.98 134 52 28 27.35 24.00 6.77 191 241 140.34 239 158 108.70 65.02 63 45.41 图示:2010年-2020年10月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领域投融资情况 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 • 早期项目获投频次较高,中后期项目“吸金”能力较强 从投资阶段看,2010年-2020年10月,在已披露相关信息的1,113起案例中, 中 国 餐 饮 配送 机器 人 投 资事 件 集中 在 早 期项 目 ,种 子 轮 / 天使 轮 和Pre- A/A/A+轮合计占总投资数量的72.7%;投资金额集中在中后期成熟项目, Pre-C/C/C+轮和D轮及以后平均单笔获投金额达5.79亿元,远高于其他阶段。 投资金额(亿元) 392 24.49 种子轮/天使轮 417 132.33 投资案例数(起) 133.48 110 Pre-A/A/A+轮 Pre-B/B/B+轮 177.69 175.59 39 Pre-C/C/C+轮 103.38 133 22 D轮及以后 图示:2010年-2020年10月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领域各投资轮次事件及金额分布 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 12 11 战略投资
13. 1.5 资本分析 资本向头部集中,核心技术和应用落地成为市 场关注重点 • 随着资本市场对餐饮配送机器人认知的不断深入,行业投资日趋成熟和理性, 投资布局呈现出向头部集中的趋势。激光雷达、深度相机、AI芯片等核心零 部件领域头部企业,以及具有SLAM和AI算法等技术优势、在多个场景实现 大规模应用的头部整机厂商成为资本布局重点。 2018年-2020年10月中国餐饮配送机器人领域大额融资事件 企业名称 云天励飞 奥比中光 禾赛科技 镭神智能 普渡科技 优地科技 融资轮次 融资金额 融资时间 B 轮 数亿元人民币 2019.03 Pre-IPO 10亿元人民币 2020.04 战略融资 10亿元人民币 2020.09 D轮 2亿美元 2018.05 B 轮 2.5亿元人民币 2018.05 C轮 1.73亿美元 2019.09 B轮 1亿元人民币 2018.04 A轮 5,000万元人民币 2018.06 B轮 过亿人民币 2020.07 B+ 轮 近亿元人民币 2020.08 B轮 数千万元人民币 2018.04 B+轮 数千万元人民币 2019.10 B +轮 过亿人民币 2020.06 数据来源:36氪研究院 13 12 所属领域 AI算法、AI芯片 3D传感及人工智 能视觉技术 激光雷达 激光雷达 配送机器人 配送机器人
14. 02 产业链分析  产业链图谱  产业链上游分析  产业链中游分析  产业链下游分析 13
15. 2.1 产业链图谱 餐饮配送机器人产业链包括上游核心零部件、 中游技术模块和整机厂商以及下游应用 激光雷达 上 游 核 心 零 部 件 AI芯片 电机 减速器 控制器 深度相机 本体制造商 软件提供商 中 游 技 术 模 块 和 整 机 制 造 下 游 应 用 15 14 云服务 SLAM技术 机器视觉技术 应用开发 语音交互技术 操作系统 火锅 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图片来源:企业官网 注:图中只列出部分企业作为代表,未覆盖全产业 餐 饮 配 送 机 器 人 正餐
16. 2.2 产业链分析 中游是餐饮配送机器人产业链价值最高的环节, 技术模块和整机厂商落地应用能力是关键 • 传统机器人产业链主要面向工业机器人领域,而随着家用、商用等服务机器 人的兴起,机器人产业链逐渐发生变化,各环节要素不断丰富。具体来看, 上游从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扩展到激光雷达、深度相 机等先进传感器及AI芯片等领域;中游增加了拥有SLAM、机器视觉、语音 交互、云服务、应用开发等核心技术的软件提供商;下游应用开始向餐饮、 新零售、医疗、教育等领域不断渗透,市场空间广阔*。 • 区别于工业机器人70%的成本占比集中在上游三大核心零部件,中游是服务 机器人产业链价值最高的环节 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三大核心零部件是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技术壁垒最 高的部分,共同决定产品精度、稳定性、负荷能力等性能指标,合计成本占 比约70%。目前,我国三大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较为严重,采购成本较高, 由此导致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以系统集成商为主,本体制造商生存较为艰难。 与工业机器人不同,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仅占整机总成本的 20%-30%。附加值更高的环节在于中游技术模块及整机集成设计,两者是 决定服务机器人智能化提升、多场景落地应用的关键环节。 • 作为商用服务机器人的重要分支,餐饮配送机器人的核心在于技术模块和整 机厂商落地应用能力 餐饮配送机器人主要应用于火锅、正餐等餐饮业,负责送餐、回盘等工作, 需要在高动态的餐厅场景下实现智能避障、路径规划等功能,对激光雷达、 深度相机等传感设备以及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机器视觉等智能 相关技术要求较高。而随着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 断加速,硬件成本逐渐下降,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的竞争重点更多在于 SLAM等核心技术以及复杂场景下的落地应用能力。 *资料来源:IDC&CAICT《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3.0新生态》,36氪研究院 16 15
17. 2.2 产业链上游分析——传感器 多传感器融合保障高精度、快响应的运行能 力,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新趋势 • 传感器是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机器人通过传感设备感知周围环 境,同时依赖SLAM、机器视觉、语音交互等技术,实现导航避障、运动控 制、智能语音等功能。 • 餐饮配送机器人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和惯性测 量单元(IMU)等。不同传感器的原理、功能各不相同,在复杂的餐厅场景 下可以发挥各自独特优势,显著提高机器人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从而保 障高精度、快响应的运行能力。以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为核心的多传感器融 合将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发展的新趋势。 原理 缺点 激光 雷达 通过透镜、激光发射和 接收装置,基于TOF飞 行时间获得目标物体位 置、速度等特征数据 分辨率高,精确度高, 不依赖环境光源,抗 干扰能力强,探测距 离远 成本相对较高,传 播距离受浓雾、浓 烟环境影响大 摄像头 通过摄像头获取信息, 然后通过算法进行图像 识别 成本相对较低,采集 信息丰富 容易受到光线变化 影响,且对算法要 求很高 超声波 雷达 发射振动频率高于声波 的机械波,根据反射波 测量距离 探测物体范围极广, 具有较高稳定性 一般只能探测10米 以内的距离,无法 进行远距离探测 IMU 惯性测量单元(IMU) 通常由3个加速度计和3 个陀螺仪组成,分别测 量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 不受时间、地域限制 及人为因素干扰 长时间推算,累积 误差不断增大,高 精度级IMU成本高 图示:餐饮配送机器人主要传感器对比 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17 16 优点
18. 2.2 产业链上游分析——传感器 我国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零部件厂商自主研 发能力提升明显,国产替代进程不断加速 • 我国传感器起步相对较晚,近年来,随着机器人、无人驾驶等需求增加,国 产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零部件厂商自研水平持续进步。激光雷达方面,国 内参与者包含禾赛科技、镭神智能、北醒光子等,凭借价格优势开始抢占 Velodyne等国际龙头厂商市场份额。2020年,禾赛科技发布新一代高性能 128线激光雷达,水平分辨率最高可达0.1°。深度相机方面,作为全球第四 家、亚洲第一家掌握AI 3D感知全领域技术的企业,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机 器人四合一视觉系统可快速实现三维地图创建、避障、导航等功能。 • 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国产替代加速,核心零部件成本下降明显。以激光雷达为 例,根据华西证券数据,2018年车规级激光雷达价格约为14万元,预计 2025年有望降低至千元量级。 机器人领域国产激光雷达和深度相机主要企业 激 光 雷 达 深 度 相 机 企业 基本情况 主要产品 类型 禾赛科技 2014年成立于上海,全球领 先的3D激光雷达制造商 Pandar128、Pandar64、 Pandar40/40P、 PandarGT、Pandora等 机械雷达、固态 雷达、多传感器 融合 镭神智能 成立于2015年,全球领先的 激光雷达及整体解决方案提 供商 N301系列单线激光雷达等 固态雷达 北醒光子 成立于2015年,专注于激光 雷达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TF-Luna、TFmini Plus等 固态雷达 奥比中光 成立于2013年,全球领先的 AI 3D感知技术方案提供商 Astra、AstraPro、 AstraMini、AstraS等 3D传感摄像头 光珀智能 成立于2015年,全球新一代 ToF传感器技术的领先者 Sentinel、POWER-W等 ToF传感器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36氪研究院 注:表中只列出部分企业及产品作为代表,未覆盖全行业 18 17
19. 2.3 产业链中游分析——SLAM技术 SLAM是餐饮配送机器人定位导航的核心技术, 主要分为激光SLAM和视觉SLAM两类 • SLAM是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时定位与地图构 建)的缩写,主要用于解决移动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下运行时定位、制图与路 径规划的问题。SLAM技术通过环境特征提取、位置信息关联、状态估计和 数据更新等步骤,实现定位的同时制作并优化环境完全的地图。与GPS等技 术相比,SLAM技术在室内定位导航领域具备明显优势,是餐饮配送机器人 实现智能避障和路径优化的核心技术。 • 基于传感器种类和安装方式的不同,SLAM的实现方式和难度存在一定差异。 现阶段,SLAM按照传感器来分,主要包括基于激光雷达的SLAM(激光 SLAM)和基于视觉的SLAM(VSLAM)。激光SLAM起步较早,在技术和 产品落地上相对成熟,是机器人行业应用的主流;视觉SLAM近年来发展较 快,成本相对较低、场景适应性更强。但同时,两者也存在各自的局限性, 在竞争中融合发展将成为激光SLAM与视觉SLAM未来应用的发展趋势。 激光SLAM和视觉SLAM对比 优 势 劣 势 激光SLAM 视觉SLAM 技术成熟、稳定 成本相对较低 精度高 安装方式多元化 地图可用于路径规划 场景适应性强 成本相对较高 计算资源开销大 安装有结构要求 存在累计误差 高动态环境下局限较大 光线昏暗环境下局限较大 资料来源:36氪研究院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19 18
20. 2.3 产业链中游分析——SLAM技术 国内SLAM技术加速突破,多元融合技术方案 成厂商布局重点 • 目前,扫地机器人是SLAM技术应用最为成熟的领域,以科沃斯为代表的龙 头厂商依托多元化SLAM技术路径,提升产品定位导航性能的同时,有效降 低生产成本。随着SLAM技术重要性的凸显,其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在配送 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不断突破。但整体来看,国内SLAM技术仍 处于发展阶段,在精度、稳定性和适用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 SLAM是机器人定位导航的核心技术,国内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SLAM技术 研发厂商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门提供定位导航模块的企业;另一类是开 发SLAM技术自用的整机厂商,力争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先发优势。目前,思 岚科技等软件提供商和普渡科技等整机厂商已经开始采用多传感器融合的 SLAM方案,为餐饮配送机器人的精度提升、场景扩展和成本控制赋能。 国内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SLAM技术主要提供商 企业 基本情况 主要产品/方案 特点 思岚科技 成立于2013年,拥有激光 雷达、自主定位导航系统及 通用型服务机器人平台三条 核心产品线 SLAMWARE,集成了 基 于 激 光 雷 达 的 SLAM 及 配 套 的 路 径 规划功能 内置IMU,降低成本和开 发难度;支持超声波传感 器、深度摄像头等多传感 器融合 速感科技 成立于2014年,研究机器 人定位导航技术,2020年 被JS环球子公司收购 机器人高级定位导航 方案,集成嵌入式 VSLAM算法 可以融合激光雷达、惯性 测量单元、里程计、超声 波等多种传感器 灵喵 机器人 成立于2015年,为机器人 提供模块化激光SLAM自主 定位导航系统解决方案 NAVI-BOX ( 自 主 导 航盒子) 兼容并可控制激光雷达、 深度相超声避障阵列等外 部传感器和设备 普渡科技 成立于2016年,全球领先 的配送机器人公司,拥有低 速自动驾驶、机器人电机驱 动与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 PuduSLAM , 是 普 渡 科技自主研发的多传 感 器 融 合 的 全 新 SLAM方案 融合了视觉摄像头、激光 雷 达 、 RGBD 深 度 相 机 、 IMU、编码器、超声波等 多种传感器的数据 资料来源:企业官网,36氪研究院整理 注:表中只列出部分企业及产品作为代表,未覆盖全行业 20 19
21. 2.3 产业链中游分析——餐饮配送机器人整机 餐饮配送机器人可替代食品配送、餐盘回收以 及迎宾领位等工作 • 餐饮配送机器人整机厂商通过集成激光雷达、深度相机等核心硬件,同时融 入SLAM、机器视觉等关键技术,在送餐、回盘等实际应用中实现指令接收、 自主避障和路径规划功能。此外,搭载语音交互技术的餐饮配送机器人还可 以完成迎宾领位工作,节省人力成本的同时,能够提高服务效率。 员工将食品放置 到托盘,并选择 接收指令,自主 避让障碍物,选 对应的桌号 择最优送餐路线 出餐口 自主 返航 无接触 外卖 提示取餐 选择桌号 … 外卖取餐口 第N桌 第一桌 图示:餐饮配送机器人送餐工作流程* 楼面对讲机 发起需求 服务员 员工将餐具 放置到托盘 同步请求 … 指定餐桌1 显示任务进 度机器人当 前位置 指定餐桌N 卸载完毕, 返回待机 等待响应下次呼叫 图示:餐饮配送机器人回盘工作流程* *资料来源:普渡科技,36氪研究院 21 20 机器人待机区 回收点
22. 2.3 产业链中游分析——餐饮配送机器人整机 技术储备、商业化能力和资源积累是支撑餐饮 配送机器人整机厂商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 • 目前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处于爆发初始阶段,增速较快,但行业整体规模相 对较小,市场渗透率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此背景下,提升技术储备、商业化 能力和资源积累等核心竞争力,成为整机厂商突围关键。 • 技术储备:SLAM、运动控制等技术积累,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研发效率、降 低成本,同时加快产品迭代速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以普渡科技 为例,公司自研的高精度轮毂电机,将几十种零件的组件集成为一个零部件, 提高了动力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并将成本压缩至原来的30%以下。 • 商业化能力:减轻用工压力、提高运营效率、提升消费者满意度是餐饮配送 机器人的价值体现,商业化落地应用成为整机厂商致胜的关键能力。优质厂 商发挥自身产品特征及技术优势,以用户价值为主导,确保公司产品和解决 方案的商业化可行性。普渡科技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 数万台;穿山甲艾米送餐机器人已进驻4,000+企业机构*。 • 资源积累:与大型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提升整机厂商核 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普渡科技在餐饮业的合作伙 伴众多,以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毛肚火锅等为代表;云迹科技也已服务 必胜客、海底捞等知名连锁餐饮企业。 技术储备 商业化能力 技术储备帮助企业提升研发 效率、降低成本,同时加快 产品迭代速度 商业化落地应用实现餐饮配 送机器人行业价值 资源积累 资源积累是提升整机厂商 市场份额的关键 图示:餐饮配送机器人整机厂商关键竞争要素 22 21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36氪研究院
23. 2.3 产业链下游分析——终端应用 餐企积极谋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餐饮配送 机器人市场青睐度不断攀升 • 人力成本压力持续增大,餐企寻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美团研究院问卷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31%的餐饮商户认为,服务人 员难招、难留、费用高是企业经营的主要痛点之一,对企业利润提升形成了 一定制约。部分企业积极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寻求降本增效的发展方式。中 国饭店协会调研显示,2020年58%的餐饮企业认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是 行业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 • 市场需求旺盛,餐饮配送机器人加速落地应用 餐饮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线员工数量占据绝大部分,中国饭店协会数 据显示,2019年餐饮业一线员工占比均值为82.6%。其中,食品配送、餐盘 回收以及迎宾领位等一线员工职能可以由餐饮配送机器人完成,市场需求量 较大。同时,随着零部件国产化进程提速、核心技术不断成熟,整机成本逐 年降低,餐饮配送机器人开始入驻海底捞、呷哺呷哺、巴奴、西贝莜面村等 知名餐饮品牌门店。根据海底捞公开报告,截至2020年6月,公司已经在全 球范围部署958台传菜机器人。 图示:机器人“贝拉”在海底捞门店* *图片来源:普渡科技 23 22 图示:机器人“欢乐送”在巴奴毛肚火锅门店*
24. 2.4 产业链下游分析——终端应用 餐饮配送机器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应用场景 有望进一步拓展 • 随着应用端巨头开始入局,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逐渐受到市场认可。同时, 疫情加速数字化变革,餐饮配送机器人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价值不断凸显, 在餐厅场景下应用不断深化的同时,有望加速在医院、办公楼、网咖、KTV 等场景的延展布局。 • 降低人力成本:餐饮配送机器人可从事送餐、回盘以及接待等工作,随着上 游供应链不断成熟、中游技术持续提升,餐饮配送机器人的投资回报期较前 几年明显缩短。例如,普渡科技1台送餐机器人可完成约1.5人工作量,1名 传菜员年综合成本约66,000元,整机购买模式的成本回收周期小于1年,最 短可至半年。而相较于整机购买模式的一次性大额投入,租赁模式使用门槛 更低,可帮助餐饮企业实现轻资产运营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 • 提升商业效率:信息化时代,人们对效率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餐饮配送机器 人依托云平台实时监测产品运行数据,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同时,能够不断 优化产品功能。一方面,为客户提供业务数据,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另 一方面,为技术的迭代升级积累场景数据,为产品性能的优化提供基础支撑。 降本 增效 • 餐饮配送机器人可替代食 • 为客户提供业务数据, 品配送、餐盘回收以及迎 提升企业运营管理效率 宾领位等工作 • 为技术的迭代升级积累 • 随着上游供应链不断成熟、 中游技术持续提升,餐饮 场景数据,为产品性能 的优化提供基础支撑 配送机器人的投资回报期 较前几年明显缩短 24 23 图示:餐饮配送机器人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图片来源:锐景创意
25. 03 典型案例分析  奥比中光  普渡科技  海底捞 24
26. 3.1 奥比中光案例分析 奥比中光突破国际技术垄断,成为全球AI 3D 感知领域领跑者 • 奥比中光成立于2013年1月,是全球领先的AI 3D感知技术方案提供商,拥 有从芯片、算法,到系统、框架、上层应用支持的全栈技术实力,为全球超 2,000家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包括蚂蚁金服、OPPO、中国银联、惠普、博 世等知名品牌。 • 历经七年积累与沉淀,奥比中光突破国际技术垄断,成为全球人工智能3D 感知领域领跑者。2015年7月,奥比中光自主研发的国内首颗3D感知芯片面 世,正式打破苹果、微软、英特尔等国外巨头对3D传感技术的垄断。2015 年11月,奥比中光完成Astra 3D摄像头量产,成为亚洲首家量产消费级3D 摄像头的厂商。奥比中光坚持技术创新,在AI 3D感知领域专利申请量比肩 微软、苹果,位居世界前列,成为全球第四家、亚洲第一家掌握AI 3D感知 全领域技术的企业,为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赋能。 2013-2014 2015 成立与发展初期 • 2013 年 , 奥 比 中光正式成立 国内首颗3D感 知芯片面世 • 2014 年 , 上 海 • 国内首颗3D感 子公司、美国 知芯片面世 研究分部成立; 公司首次登陆 • 公司成为亚洲 首家量产消费 美国CES电子展 级3D摄像头厂 商 图示:奥比中光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公司官网,36氪研究院 26 25 2016-2017 2018 刷脸支付全球首 次商用 2019-至今 与百度大脑合作 • 2016 年 , 二 代 获评“独角兽” 芯片研发成功; • 三代芯片研发 刷脸支付全球 成功 首次商用 • 推出全球首款 • 2017 年 , 二 代 安卓手机3D摄 芯 片 MX6000 像头 流片成功;手 机3D摄像头研 • 完成超2亿元D 轮融资 发成功 • 获评“独角兽” • 2019 年 , 与 百 度大脑结成硬 件生态合作伙 伴 • 2020 年 , 第三 代芯片入选 2020年“中国 芯”优秀技术 创新产品
27. 3.1 奥比中光案例分析 奥比中光致力于3D传感全领域技术研发,3D 视觉方案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不断加深 • 奥比中光坚持全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策略,全产业链布局3D传感领域,赋能机 器人、移动终端、智慧物流、智能安防、辅助驾驶等行业发展。自主知识产 权、全产业链研发、百万级量产经验以及多元场景应用成为奥比中光四大核 心优势。 自主知识产权 • • 自主研发3D感知芯片、CMOS镜头模 组等核心部件 3D感知专利申请数超800件,比肩微 软、苹果,位居世界前列 百万级量产经验 • 2015年成功量产了3D传感摄像头,目 全产业链研发 • 自研技术 拥有从底层芯片、深度算法,到系统、 框架、上层应用支持的全栈式技术实 全产业链 力,是国际范围内少数几家掌握3D传 感全领域技术的厂商 量产 多场景 多元场景应用 • 在全国率先推出了3D刷脸支付设备, 前已成为全球安卓阵营首家3D传感器 并将AI 3D传感技术赋能机器人、移动 出货量超百万的厂商 终端、 智 慧 物 流 、智能安防、 辅 助 驾 驶等领域 图示:奥比中光致力于3D传感全领域技术研发 资料来源:奥比中光官网,36氪研究院 • 奥比中光自研全球首款专为机器人行业定制的3D双目结构光模组,打造四 合一3D视觉系统,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行业。奥比中光根据机器人不同应用 场景,同时针对识别距离、精度以及性能等不同需求,分别推出了Astra、 Astra Mini、Astra Mini S、“大白”等3D摄像头模组。其中,“大白”是 全球首款专为机器人行业定制的3D双目结构光模组,搭载奥比中光自主研发 的MX6000芯片,拥有毫米级精度,同时还具有投射距离长、生产成本低、 光束质量高、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基于自主研发的3D摄像头,奥比中光打造 四合一3D视觉系统,可帮助机器人实现三维地图创建、避障、导航、快速识 别人脸、距离感知、活体检测、多模态联动等功能,在机器人行业的应用不 断加深。 27 26
28. 3.2 普渡科技案例分析 普渡科技是行业领先的室内智能配送机器人公 司,拥有强大的全球化布局能力 • 普渡科技是行业领先的配送机器人公司,致力于用机器人提升商业效率。普 渡科技成立于2016年,是一家集机器人研发、制造和销售为一体的行业领先 的室内智能配送机器人及低速无人驾驶解决方案商。普渡科技以低速自动驾 驶、机器人电机驱动与运动控制等自研技术为依托,持续打磨产品性能、丰 富产品矩阵,提升机器人在不规则、高动态场景下的感知与避障能力,为商 业效率提升赋能。2020年,公司完成两笔亿元级融资,包括由美团独家投资 的过亿元B轮融资和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领投的近亿元B+轮融资。 • 普渡科技积极拓展公司海外业务,率先与全球头部餐饮企业开展合作。目前, 普渡科技产品畅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销量数万台,主要客户包括 海 底 捞 、 呷 哺 呷 哺 、 WooWa Brothers 等 国 际 头 部 公 司 , 合作伙伴超过 8,000家。2020年,普渡科技海外业务占比约50%,保持较高增速。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欢乐送” 发 布,应用场景加 速落地 公司成立 • • 创立于深圳 完成天使轮融资 28 27 成都分公司(第二 研发中心)成立 • 在上海发布新产品 多场景配送机器人 “普羚” • 获批国家高新技术 企业 “欢乐送”获得德 • 国红点奖最佳设计 奖 • 获得5,000万人民 币A轮融资 完成Pre-A轮融资 • 发布首款室内配送 机器人“欢乐送” 并进军国际市场 • 技术不断迭代升 级 • • 图示:普渡科技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普渡科技,36氪研究院 产品矩阵持续丰 富,全球布局能 力持续提升 自研技术不断迭代 升级 • 完成两笔亿元级 融资,加码多场 景布局 • 参展美国CES展, 发布全新楼宇配送 • 机器人“葫芦” • 北京分公司(第三 研发中心)成立 • 发布配送机器人 • “贝拉”和回盘机 器人“好啦” • 全球铺货5,000台, 入 驻 店 铺 2,000 家 , 与海底捞、呷哺呷 • 哺达成全面合作 参展美国 CES , “贝拉”机器人获 科技创新奖 超过数百台机器人 在全国几百家医院 和酒店等隔离点 “技术抗疫” 获得由美团独家投 资的过亿元B轮融 资及红杉资本中国 基金领投的近亿元 B+轮融资 发布新产品消毒机 器人“欢乐消” 和“欢乐消2”
29. 3.2 普渡科技案例分析 自研核心技术+多元产品矩阵+美团独家投资+ 商业化优势,普渡科技加速构筑竞争壁垒 • 普渡科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精心打磨核心技术,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充分 发挥资本入局作用,致力于以技术、产品和资源优势抢占行业发展先机。 • 自研核心技术,降低研发成本和部署难度。普渡科技自主研发多项关键技术, 专利申请数突破400项,致力于以技术的创新迭代带动研发成本和部署难度 的下降。例如,PuduSLAM融合了多种传感器数据,降低硬件成本的同时, 能实现厘米级高精度与高鲁棒性的地图构建与定位。 • 多元产品矩阵,重新定义产品价值并满足多样化市场需求。普渡科技摒除人 型机器人缺陷,将产品定义为效率工具,多元产品矩阵以差异化外观、功能、 性能和交互方式,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同时实现场景的多元化扩张。其中, “欢乐送”获得德国红点奖最佳设计奖;“好啦” 回盘效率约为人工的6倍。 • 美团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投资,是资金、流量、用户和场景等多重资源的 涌入。依托美团在B端餐饮、酒店等商家资源的压倒性优势,普渡科技能够 继续拓展自身渠道和场景,创新产品和组织模式,从而推动公司市场占有率 不断提高。 • 商业化能力突出,头部客户众多。普渡科技依托强大的供应链能力、产品交 付能力以及落地应用能力等,成为海底捞、呷哺呷哺、WooWa Brothers等 大型龙头企业的主要整机供应商,合作伙伴超过8,000家,累计销量数万台。 多元产品矩阵 自研核心技术 自 研PuduSLAM、 PuduScheduler 、 高 精 度 轮 毂 电 机 、 MIR 框 架 以 及 PuduCloud等关键技术 以技术的创新迭代带动研发成本和部署难 度的下降,专利申请数突破400项 • • 美团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投资 • • 29 28 • 普渡科技 竞争壁垒 • 先后推出送餐机器人“欢乐送”和“贝 拉”、回盘机器人“好啦”、自动消毒 机器人“欢乐消”等产品 以差异化外观、功能、性能和交互方式, 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商业化能力突出 美团和红杉资本中国基金的投资,是资金、 • 供应链能力、产品交付能力以及落地应 流量、用户和场景等多重资源的涌入 用能力突出 美团在B端餐饮、酒店等商家资源的压倒 • 合作伙伴超过8,000家,累计销量数万台 性优势,有利于普渡科技渠道和场景拓展、 产品和组织模式创新 图示:普渡科技加速构筑竞争壁垒 资料来源:普渡科技,36氪研究院
30. 3.2 普渡科技案例分析 普渡科技深耕餐饮行业,逐步拓展多场景应用, 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 • 普渡科技以餐厅场景为切入口,依托长期积累的餐饮业经验,逐步将目标市 场拓展至医院、学校、办公楼、政府大厅、网咖、KTV等场景,积极布局盘 点、巡检、导购、兜售、清扫、消毒、迎宾、陪伴等商业应用。技术、规模 和组织能力成为其全面拓展多场景应用的三大优势。 • 技术优势:餐厅场景复杂度较高,拥有高动态障碍物“人”、过道较狭窄、 不同餐厅一致性较低,对感知与避障、定位与导航、多级调度等算法要求较 高,以餐饮业为切入口,多场景逐步渗透,属于技术降维。 • 规模优势:餐饮业市场需求量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餐饮业 收入达46,721亿元,同比增长9.4%。依托餐饮业突出的规模优势,机器人 厂商的成本控制能力得以有效提升,为多元化延展布局赋能。 • 组织能力优势:餐饮配送机器人出货量较大,餐饮业的深耕能够有效提升机 器人厂商的研发、采购、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组织能力,为其他场景 布局奠定基础。 技术优势 全面拓展 多场景应用 规模优势 组织能力优势 • 餐厅场景复杂度较高 • 多场景拓展应用属于技术降维 • 餐饮业规模优势突出 • 有效提升成本控制能力 • 餐饮配送机器人出货量较大 • 组织能力不断积累 图示:普渡科技全面拓展多场景应用 资料来源:普渡科技,36氪研究院 • 持续强化自身竞争优势,加速提升市场渗透率。普渡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涛 指出,千亿级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渗透率不足百分之一,未来具备较大的 爆发空间。根据普渡科技预测,公司产品销量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5 年市场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0%以上。 30 29
31. 3.3 海底捞案例分析 海底捞是国际知名的餐饮企业,持续加快门店 扩张速度 • 海底捞(6862.HK)创建于1994年,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成长为国 际知名的餐饮企业。截至2020年6月底,海底捞在全球开设935家直营餐厅, 海外布局覆盖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 相继进驻西安、郑 开始进军新加坡、美国、 全球门店已覆盖亚洲、北美 州、北京、上海等地 韩国、日本等海外市场 洲、大洋洲、欧洲等海外市场 1995-2007年 2012-2017年 2019年至今 1994年 2008-2011年 2018年 海底捞创立 推出自营火锅外送服务 在港股上市 创建海底捞大学 首家智慧餐厅在北京营业 图示:海底捞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海底捞官网,36氪研究院 • 2020年上半年门店扩展快于预期,外卖业务同比增长123.7%。根据海底捞 业绩报告,2020年上半年公司新开173家门店,扩展速度快于市场预期。餐 厅经营是海底捞主要收入来源,受疫情影响,门店客流减少,2020年上半年 餐厅经营收入为91.5亿元,同比下降19.2%。与此同时,公司在疫情期间推 出“安心送”和“无接触配送”外卖服务,助力外卖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至 4.1亿元,同比增速高达123.7%。 营业收入(亿元) 35.6% 36.2% 57.6 78.1 106.4 2015 2016 2017 同比增速 59.5% 169.7 56.5% 97.6 -16.5% 2018 图示:2015-2020H1海底捞营业收入及同比增速情况 数据来源:iFinD数据库,36氪研究院 31 30 265.6 2019 2020H1
32. 3.3 海底捞案例分析 人力成本受疫情和业务扩张影响有所增加,海 底捞积极探索新业态,引领行业发展 • 受疫情和业务扩张影响,公司员工成本占比有所增加。疫情期间,门店为提 升顾客就餐体验,物料消耗有所增加,2020年上半年公司原材料及易耗品成 本占收入比重增加至44.5%(2019H1为41.9%);员工成本方面,受疫情 停业和业务扩张影响,人力成本从2019年上半年的36.5亿元提升11.6%至 2020年上半年的40.7亿元,占比则由31.2%提升10.5个百分点至41.7%,上 升较为明显。 41.7% 27.3% 26.2% 2015 2016 29.3% 29.6% 30.1% 2017 2018 2019 2020H1 图示:2015-2020H1海底捞人力成本占收入比重情况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天风证券,36氪研究院 • 海底捞多元创新提升客户用餐体验,部署传菜机器人近千台。为应对疫情冲 击,海底捞积极寻求突破,持续推进门店的智能化,引领行业发展。截至 2020年6月底,公司已在3家门店装备了指挥机械臂,23家门店采用了“千 人千味”,同时在全球餐厅中运用了958台传菜机器人与385部“小美”电 话机器人,IKMS智能厨房管理系统、门店要货系统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依 托智能化元素,海底捞在保障后厨食品安全的同时,有效提高了门店运营效 率,客户用餐体验也随之不断提升。 32 31
33. 04 行业总结和趋势展望  行业总结  趋势展望 32
34. 4.1 行业总结 疫情催化餐饮配送机器人市场需求爆发,技术 迭代带动行业发展提速 • 伴随人力资源供给增速整体放缓,人力成本已成为餐饮业各项成本费用中增 速最快的部分,餐企亟需探索新模式,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助力业绩增长。 餐饮配送机器人能够替代餐厅部分一线员工职能,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市场 青睐度开始不断攀升。 • 核心硬件国产替代加速,带动整机成本大幅下降。近年来,激光雷达、深度 相机等核心零部件国产厂商自研能力不断提升,开始抢占部分国际市场,推 动餐饮配送机器人整机成本大幅下降。 • 关键技术迭代升级,研发成本和部署难度下降明显。我国餐饮配送机器人关 键技术加速突破,以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方案为代表的创新技术,不断为 成本控制、部署难度下降和产品精度提升赋能。 • 疫情凸显行业价值,市场渗透率加速提升。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经新冠疫情 催化,市场需求爆发。目前,行业处于爆发初始阶段,整体规模较小,市场 渗透率提升空间较广。 核心硬件国产替代 国产厂商自研能力不断提升, 带动整机成本大幅下降 餐饮配送机器人能够替代餐 厅部分一线员工职能,助力 企业降本增效,市场青睐度 开始不断攀升 关键技术迭代升级 以多传感器融合的SLAM方 案为代表的创新技术,不断 为成本控制、部署难度下降 和产品精度提升赋能 市场价值开始凸显 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经新冠 疫情催化,市场需求爆发 图示: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提速 34 33
35. 4.1 行业总结 具备技术、客户、场景和资本等资源优势的餐 饮配送机器人厂商将强者恒强 •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服务机器人行业发展,核心硬件国产 化进程不断提速,智能关键技术加速迭代升级,同时头部餐饮企业开始规模 化使用餐饮配送机器人,疫情催化产品需求爆发,市场参与者不断增多,竞 争不断深化。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具备自研技术实力、长期客户积累、落地 应用能力和资本战略加持的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将强者恒强。 自研技 术实力 提升研发效 率、降低研发 成本、加快产 品迭代速度、 优化产品功能 长期客 户积累 帮助企业扩大市 场份额、稳定市 场地位 落地应 用能力 深耕细分领域应 用场景,多场景 全面拓展,提升 市场渗透率 资本战 略加持 流量、场景、用 户和资金等多重 资源的涌入 图示: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将强者恒强 • 自研技术实力:整机厂商开发SLAM、运动控制等技术自用,可以提升研发 效率、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加快产品迭代速度、不断优化产品功能。 • 长期客户积累:与大型优质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是提升整机厂 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份额、稳定市场地位。 • 落地应用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耕细分领域应用场景,同时致力于多 场景全面拓展是整机厂商提升市场渗透率的关键。 • 资本战略加持:资本战略加持是流量、场景、用户和资金等多重资源的涌入, 有利于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渠道和场景拓展、产品和组织模式创新,从而占 据市场竞争有利地位。 35 34
36. 4.2 趋势展望 以餐厅场景为切入点,多场景逐步渗透,成为 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发展新方向 • 疫情防控期间,餐饮配送机器人被广泛应用于医院、隔离点等防疫前线,提 供医疗物品运送、隔离人员三餐配送等服务,餐饮配送机器人应用场景已经 开始向医院、酒店、办公楼等领域拓展。以餐厅场景为切入点,以市场需 求、客户付费意愿为导向,加强深耕细作,依托长期积累的餐饮业经验,技 术和商业化能力不断被打磨,在多场景延展布局方面,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 优势明显。 • 一方面,餐厅场景复杂度较高,与医院、学校、政府大厅、KTV等场景相 比,动态障碍物繁杂、运行通道狭窄,且不同类型餐厅的需求差异化较大, 例如,中餐对保温和卫生要求较高。另一方面,餐饮业市场规模庞大、人力 成本承压明显,深耕餐饮行业,厂商的组织能力不断积累,成本控制能力、 销售能力、产品量产能力、供应链布局能力不断提升。 餐厅场景 医院 政府大厅 学校 KTV 多场景逐步渗透 • 不断打磨产品和技术 • 商业化经验不断积累 • 依托长期积累的餐饮业经验,在多场景延 展布局优势明显 图示:以餐厅场景为切入点,多场景逐步渗透 36 35
37. 4.2 趋势展望 我国服务机器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海外业 务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厂商争夺的重要阵地 • 我国工业机器人由于三大核心零部件进口依赖较为严重,采购成本较高,国 产本体制造商生存较为艰难,行业整体仍处于追随者的位置。而服务机器人 领域,中国在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申请量、产业链完善程度、产业环境等方面 都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全球市场份额稳步扩大。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 研究中心数据,截至2019年,我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累计超过44万件,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数量居世界第一。根据中国电子学会报告预测,2021年中 国服务机器人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近30%,2013-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为 36.0%,约为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增速的2倍。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服 务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 • 在此背景下,餐饮配送机器人作为商用服务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外市 场容量巨大。随着我国核心硬件和自动驾驶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不断提 升,餐饮配送机器人整机成本下降明显,能够在复杂度较高的场景下完成更 为繁杂和精细的操作,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积极拓展 海外业务,成为餐饮配送机器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国服务机器人国际竞争力不 断提升 • 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服务 机器人领域的领跑者 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世界 第一 • 产业链不断完善程度 • 产业环境优良 • 全球市场占有率稳步扩大 海外业务成为餐饮配送 机器人厂商争夺的重要 阵地 图示:我国服务机器人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 37 36
38. 36氪研究院介绍 36氪研究院根据行业发展、资本热度、政策导向等定期输出高质量研究报告,研究 方向覆盖人工智能、5G、区块链、医疗、金融、物流、文娱、消费、汽车、教育等 多个领域,帮助政府、企业、投资机构等快速了解行业动态,把握发展机遇和明确 发展方向。同时,研究院致力于为全国各级政府、企业、VC/PE机构、政府引导基 金、孵化器/产业园区等提供专业定制化咨询服务,服务内容包括行业研究、产业 规划、用户研究、股权投资研究、指数研究、投资配置、基金/企业尽调、战略规 划、园区规划等。 01 传播资源 36氪已成为中国流量与影响力较大的互联网新商业媒体,覆盖全球超1.5亿读者, 累计发布超过50,000篇文章,拥有行业内较显著的流量和传播优势。 02 核心数据 36氪深耕创投市场超9年,深度服务过数千家客户,累积超80万家企业和投资机 构资源,搭建了完善的一级市场数据库。 03 团队优势 研究院现有数十位成员,主要来自国内外知名咨询机构或研究机构,拥有丰富的 研究及项目经验。 04 研究领域 36氪研究院主要关注领域包括人工智能、5G、区块链、医疗、金融、物流、文娱、 消费、汽车、教育等。 05 品牌影响 36氪研究院发布的常规性研究报告,受业内专业人士一致好评。在政府合作层面, 研究院已为国务院、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基金业协会、北京发改 委、南京发改委、青岛高新区政府、湖南湘江新区管委会、成都新经济委、杭州 西湖区政府等提供过咨询服务;在企业/投资机构合作方面,研究院已与大众中国、 苏宁易购、携程、京东、网易、转转、字节跳动、海尔资本、洪泰基金、首钢基 金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38 37
39. 特别声明 分析师声明 作者具有专业胜任能力,保证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作 者的职业理解,本报告清晰准确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观点,力求独立、客观和公 正,结论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响,特此声明。 免责声明 36氪不会因为接收人接受本报告而将其视为客户。本报告仅在相关法律许可的情况 下发放,并仅为提供信息而发放,概不构成任何广告。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 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36氪及 其所属关联机构可能会持有报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权,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者 争取提供筹资或财务顾问等相关服务。 本报告的信息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36氪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 作任何保证。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36氪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 断,本报告所指的公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 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36氪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 不一致的报告。36氪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36氪对本报告 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 改。 39 38
40. 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研究咨询邮箱:research@36kr.com 研究院网站:https://36kr.com/academe.html

首页 - Wiki
Copyright © 2011-2024 iteam. Current version is 2.137.1. UTC+08:00, 2024-11-24 22:28
浙ICP备14020137号-1 $访客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