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管理基本功修炼:从骨干到带队的转型实践

如果无法正常显示,请先停止浏览器的去广告插件。
分享至:
1. 技术管理基本功修炼 —从骨干到带队的转型实践 顾彬彬
2. 转型初期,你是否有这些困惑? 个人能力与团队效果的落差 管理范围的认知偏差 管理目的的迷茫 写代码顺风顺水,带团队却力不从心。 以为只盯代码质量就够了,却发现还要 不知道管理到底为了什么,陷入"瞎忙 自己能搞定的问题,团队却经常卡壳, 操心效率、成长等"额外事"。代码没问题 "。每天做很多事,却没拿到核心结果 感觉管理比写代码难太多了。 ,项目却延期,成员没进步。 ,感觉缺乏方向感。
3. 目录 01 管理初心:技术管理到底为了什么? 02 转型准备:从技术骨干到技术管理需要做哪些转 变? 03 核心职责:哪些事是技术管理者必须吃透的? 04 基础技能:除了技术,还要补哪些管理能力? 05 平衡艺术:怎么管好人、理好事,事半功倍?
4.
5. 01 管理初心 技术管理到底为了什么?
6. 先想透:技术管理到底为了什么? 不是“当领导” 不是“甩手掌柜” 而是做"双驱动"支撑:既要驱动项目高效交 而是"桥梁与后盾":向上对齐目标和资源, 付,又要驱动团队成员成长。管理者的价值 向下解决障碍和困难,让技术资源在有序调 在于放大团队效能,而不是展示个人权威。 度中创造最大价值。
7. 驱动效率与交付的升级:以“有序”释放技术资源的最大价值 人力盘点 建立"团队成员任务表"。明确谁擅长什么、当前任务饱和度如何。避免"老员工超负荷、新人没事干"的资源浪费。 流程优化 每周排期会,明确"任务优先级+负责人+截止时间",减 少"重复返工"和"任务交叉"带来的效率损失。 成果验证 跟踪"交付周期"和"需求返工率"。如转型后交付周期从15天缩至10天,返工率从20%降至5%。 效率提升的核心不是"逼成员加班",而是"让资源有序流动"。
8. 助力团队成长迭代:打造可持续的技术梯队 2/4 识别优势 识别个体优势,记录组员擅长领域,充分发挥组员的长处,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才能事半功倍 搭建梯队 新人成长 新人→辅助→核心→骨干。每个阶段配"成长任务":新人改bug+写注释,辅助做简单接口+参与评审。 长效保障 80% 每月1次"成长复盘会",明确成员想提升的能力和团队能提供的支持。 技能覆盖
9. 02 转型准备 从技术骨干到技术管理需要做哪些转变?
10. 从“盯代码”到“盯人盯目标” 技术骨干 • 关注"代码写得对不对、优不优" • 拿到需求先想"怎么实现" • 用"代码行数、bug数"衡量成果 • 追求技术完美和个人产出 技术管理 • 关注"人有没有动力、目标有没有对齐" • 拿到需求先想"为什么做、谁来做、要达成什么结果" • 用"目标达成率、团队成长度"衡量成果 • 追求团队效能和业务价值
11. 从“单枪匹马”到“跨部门协调” 主动对接 承担协调责任 定期和产品、运营开"同步会",提前确认"需求优先级"、"需求的 运用好资源协调的权利,承担跨部门协调责任。遇到部 边界"、“迭代的方向”,避免"临时催活"。 门间意见分歧,先找"共同目标",再谈"怎么落地"。 1 2 做好"翻译官" 把产品需求"转化"为技术语言,同时做好技术方案成本和风险的 评估。 3
12. 从“不管杂事”到“兜底担责” 避免误区 兜底做法 • 这个bug不是我写的 • 主动承担团队责任 • 产品需求不明确才导致延期 • 优先解决问题而非追责 • 测试没测出来不能怪我 • 建立预防机制避免重复错误 • 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去解释不是自己的问题 • 保护团队成员的积极性 "杂事"不杂 担责不甩锅 组员请假、设备故障、需求临时变更,这些"杂事"直接影响项目 项目出问题,对内先找"怎么改",对外主动承担("是我没 进度,管理者必须主动接手处理,不能视而不见。 协调好/没预估到位"),事后及时复盘原因。
13. 从“自身成长”到“带团队成长” 1 自身成长模式 • 关注个人技能提升 • 独自学习新技术 • 积累个人技术经验 带团队成长模式 • 关注团队整体能力提升 • 定期组织技术分享会 • 为成员创造成长机会 • 建立知识传承机制 技术分享机制 每周固定时间组织团队内技术分享,轮流由 不同的组员主讲,可以自主报名。既能传播 知识,也能锻炼表达能力。 2 项目轮岗机制 让组员在不同项目或模块之间轮换,接触不同的 业务模块和技术栈,拓展技术视野,避免很多年 同一个人负责同一个模块。 3 导师带教机制 为新人安排经验丰富的导师,建立一对一的 指导关系,做好新人的带教培养。
14. 03 核心职责 哪些事是技术管理者必须吃透的?
15. 目标锚定:团队才不“瞎忙” 目标误区 正确做法 以"需求数量、代码行数"论英雄 以"业务价值、目标达成率"为核心 • 每月必须完成10个需求 • 用户留存率提升 • 代码量越多越好 • 订单支付成功率提升 • 加班时间等于工作成果 • 接口性能提升,页面加载时间减少 • 忽视业务价值和质量 • 关注最终用户价值 OKR拆解工具示例 O :Q2 完成交易创单成功率从95%提升至98% KR1 :4 月份完成重复单优化,失败率从1.2% 下降至0.2% 以下,提升创单成功率1% KR2 :5月份完成验价失败逻辑优化,提升创单成功率1.5% KR3 :5- 6月份完成支付接口超时重拾逻辑优化,提升创单成功率0.5%
16. 需求管理:管好需求,交付不慌 建立标准化的需求接收流程,确保需求信息完整准 确。设置需求优先级评估机制,避免紧急需求打乱正 95% 需求接收 常节奏。 合理评估开发时长。“拍脑袋”“倒排期”不可取,综合 按时交付率 时长评估 任务分解 考虑技术难度、人员配置、风险因素等,给出相对准 确的时间预估。 将大需求分解为可执行的小任务,每个任务控制在1- 2天内完成。细化的任务颗粒度有助于进度跟踪和风险 10% 识别。 过程管控 建立日常站会、项目周会、里程碑检查等过程管理机 返工率降低 制。及时发现偏差,快速响应和调整,确保按时交 付。
17. 质量和效率双抓,避免“返工救火” 需求阶段 开发阶段 需求评审阶段必须与产品明 开发强制单元测试(覆盖率 确边界,尽量避免"开发后 ≥80%)、代码评审,提前 改需求" 挡bug,减少测试返工 60% 线上bug 减少 40% 测试效率提升 90% 系统满意度 测试阶段 拉齐bug标准(致命bug24 小时内修复),避免"上线 前还在改关键问题" 上线阶段 灰度发布,及时组织线上验 收和巡检,降低线上故障影 响范围和时长
18. 做对技术决策,少走“技术弯路” 技术选型的原则 • 成熟度:不要盲目追求新的技术栈和框架,调研好技术成 熟度 • 适配性:过分依赖技术驱动,采用复杂的算法和技术实现, 导致功能不符 • 团队能力:成员会用或容易上手学习 系统重构的判断 • 决定什么时候重构是“艺术活” • 系统重构的范围、要解决的问题 • 系统重构失败的备案、成功的目标 1 2
19. 做好技术运营,别等故障才重视 建立监控体系 制定应急预案 定期健康检查 故障复盘总结 技术指标监控 故障响应机制 定期健康检查 • • • 关键指标:接口相应时间<500ms, 服务器CPU使用率<80% • 监控策略:设置合理阈值,超过阈值 自动告警,异常情况立刻排查 响应时效:1min发现,5min定位, 10min解决 • 处理流程:先止损,再排查根因,最 后复盘总结 健康检查:定期进行系统健康评估, 识别潜在风险点,制定优化计划 • 故障演练:定期进行系统故障演练, 通过故障注入等方式保障系统高可用
20. 04 基础技能 除了技术,还有补哪些管理能力?
21. 基础技能:排兵布阵,识人用人的智慧 能力-意愿矩阵 能力高 意愿高 意愿低 明星员工能拿结果的人 问题员工需要激励沟通 用人策略 能力低 潜力股愿意做事的人 风险员工考虑调岗 任务-能力匹配示例 任务 所需技能 匹配成员 支付模块 后端+安全经验 老周 前端优化 前端+性能调优 小张 数据统计 SQL+数据分析 小李 接口开发 基础后端+学习意愿 小王(带教) 识人重点:关注"能拿结果的人"(能力高+意愿高,主动解决问题)和"愿意做事的人"(能力低+意愿高,有成长潜力)。 用人原则:把复杂模块(核心支付、性能优化)分给"能拿结果的人",把基础任务+导师带教(改bug、写简单接口)分给"愿意做事的人"。
22. 基础技能:高效会议,省出时间 需求对接会 技术评审会 参会人:技术+产品 参会人:研发+测试 核心目标:对齐需求内容、边界 核心目标:控技术风险 流程:产品讲需求→技术提疑问→确认需求范围和验收标准 包含:概要设计评审、Code Review会、测试用例评审 项目进度会 团队成长会 参会人:专项全员 参会人:全团队 核心目标:同步进度、解卡点 核心目标:带团队成长 流程:每人1分钟说"做了啥/要做啥/卡在哪",问题当场协调 流程:团队周会、技术分享、聊成长需求、确定下月计划 注意事项 每类会都有明确的目标,才不会浪费时间,及时喊“停” 按阶段开对会,技术团队不存在汇报会,开会不是“凑人数” 安排合适的人去参加会议,专注与自己相关的内容,不建议带电脑
23. 基础技能:控好风险,避免“突发危机” 技术债务如同金融债务,会产生利息。需要建立技术 技术风险 债务清单,评估每项债务的影响和处理优先级。定期 A 安排时间处理高优先级的技术债务,避免系统维护成 本失控。 业务数据和用户数据的安全是底线要求。建立 数据分级管理制度,实施访问权限控制,定期 B 进行安全审计。确保符合相关法规要求,防范 数据风险 数据泄露风险。 人员风险 C 关键人员离职可能对项目造成重大影响。建立知识文 档化机制,避免关键信息只掌握在个人手中。同时关 注团队成员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4. 基础技能:做好绩效,妥善处理申诉 绩效考核 • 公平公正,不带个人主观偏见 • 目标明确,否则评估会比较模糊 • 分层分类考核,按照组员角色差异化设定指标 • 数据公开,比如个人任务完成率、bug率、返工率等 绩效沟通 • 目标同步:提前沟通月度/季度考核目标,考核前明确指标 • 正向沟通:强化优势,放大动力,及时表扬,针对性激励 • 改进沟通:指出问题,给出改进方案,切忌单纯批评 • 绩效申诉:听诉求→查数据→给方案,透明公正的绩效管理是团队稳 定的基石。不要怕申诉,更不能被申诉裹挟。
25. 05 平衡艺术 怎么管好人、理好事,事半功倍?
26. 在实践中练管理能力 管理能力不是"学一次就会",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
27. 管人与理事的核心——靠团队成事 误区警示 不管人只理事:团队没动力、离职率高 任务进度跟踪 1对1成长沟通 只管人不理事:项目没成果、拿不到结果 管人 理事 平衡做法 关注组员动力 管人:每周1次1对1聊成长需求(让团队愿意干) 理事:每天盯3个关键任务进度(让团队知道怎么干) 目标达成验收
28. 总结 你不用会所有技术,但要会带团队解决问题;你不用干所有活,但要会让团队一起出成果,这才是转型的核心。 坚守技术管理初心,夯实技术管理基本功,让团队变厉害!
29.
30. THANKS 大模型正在重新定义软件 Large Language Model Is Redefining The Software

首页 - Wiki
Copyright © 2011-2025 iteam. Current version is 2.147.1. UTC+08:00, 2025-11-04 05:00
浙ICP备14020137号-1 $访客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