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28 16:30:00 ~ 2022-08-29 16:30:00
B端C化这个概念最早是听一位深耕B端多年的设计前辈提出的,本文会思考B端C化是因为我认为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产生了改变:
互联网设计在大方向上一直分为B、C两端,原因在于互联网服务需面向不同特性的群体类型,提供不同种类的服务,因此使用场景、服务方式、商业化模式也有所不同。
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互联网产品需要使用工业化流水线生产的思维,将产品形态模式化分类,区分B端C端就能快速划分大致的用户群体和业务模式,形成较统一的产品形态,复用相类似的设计和开发思维,就可以快速上线产品。这是互联网产品快速发展时期的开发思维。
然而现在的B端群体与传统意义上的B端用户画像可能差距逐渐变大。以前我们认为的B端用户群可能是有成千上万人的中大型公司的职员,数十年从事着专业性很强的领域。然而现在社会工种逐渐细分,许多强专业领域的使用场景被拆分,职场流动性高,导致很多行业专业知识密度降低,新人用工成本增加。
另外,小型公司和个体公司越来越多,这群用户专业性相比更低,更习惯用C端的思维使用B端业务,自然会觉得这些互联网早期为了追求“可以用”的B端产品非常难用了,这个时候就会被“B端产品更追求效率和稳定性”的理由说服自己:B端产品体验不重要。但B端产品的体验真的不重要吗?
所以在B、C端用户差异逐渐缩小的背景下,B端C化的设计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发展阶段的问题,借鉴C端设计思维的优势帮助B端产品提升使用体验。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当开始 TDesign 的设计之旅时,我们研究了世界在过去 24 个月中是如何变化的,包括因大环境影响而加速的产业互联网未满足的需求。上一篇《TDesign 品牌价值观》介绍了在品牌价值观的指导下,TDesign 进一步深入实践,探索前沿技术与设计的结合,并积累更多策略经验和设计资产,不断进化生长,去为用户、企业和生态做好连接赋能。本文将会介绍 TDesign 如何秉持着品牌价值观的思考,打造高品质的设计风格。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传统的理论认为,一个优秀的公司需要了解客户,知道什么是他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即“what is they need?”2016年,颠覆式创新理论之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在《哈弗商业评论》中发表文章,表示或许用“待办任务”(jobs-to-be-done)会比“需求”更为贴切。
需求,在经济学中指人对一个物品和服务的使用欲望和效用,与价格相关。而在管理学和创业理论中,需求被重新定义为客户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
待办任务(JTBD模型):指的是人们基于环境、情感因素去达成某一未完成事件的目的和过程。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快捷方式在互联网产品中随处可见,我印象最深的是哔哩哔哩APP的一键三连,长按点赞就可以完成“点赞”“收藏”“投币”三个动作。
本篇文章我也总结了2种常用的快捷交互方式:拖拽和双击,第一节和第二节咱们一起来探索这两种快捷方式是如何使用的,第三节分享一个“快捷公式”,帮助我们在工作中结合业务选择合适的快捷方式。
请重点关注第三节,前面两节是专业知识,第三节是思维方式,面对其它快捷方式也可以迁移复用。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之前给团队招人面试,发现很多设计师朋友在回答「这里为什么这么设计」时,基本都从好看、美观的角度来解释。
这个维度是很重要,但这种主观的决策依据,不仅和用户、业务诉求断层,也很难让我们的设计站稳脚跟,让对方信服。所以,每一处细节背后的设计思路就变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做日常需求时,也可以通过不断的自问「为什么」来寻找支撑。比如我之前做的「搜索历史」的需求,看似一个非常简单的功能,但当我自问这么设计的支撑依据时,却很难说出口。
所以,我花了些时间挖掘它背后的逻辑,并将思考过程和成果沉淀成文,希望这些内容能给你带来帮助和启发~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随着应用的能力更新迭代,应用安装包体积将逐步增大,用户下载应用消耗流量产生资费进一步增长,用户下载意愿会相对下降;另一方面,随着包体积增大,安装应用的时间会相对变长,影响用户使用感受;对于ROM较小的低端手机,应用解压后内存占用更大,部分手机管家会提示内存不足提示卸载,直接影响用户使用。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发展,不同业务线数据都有了大规模积累。在此基础上为了精细化运营,更好地服务客户,就需要通过积累的数据沉淀出各类实体标签,比如用户标签、帖子标签、基金标签。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高性能、高可用、可扩展、可伸缩、可维护、安全性 等都是技术人员常聊的话题,也是每个后端工程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通用技能。本篇文章将从软件性能入手,探究性能到底是什么、由什么组成,推演出性能提升主脉络,总结通用思想及方法,并配合跨领域的数个具体案例辅助理解,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高性能思维框架。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随着严选的发展,用户数的增加,深度学习算法在业务中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如何提高算法人员的开发效率,成了严选算法工程亟需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严选机器学习平台应运而生。本文主要介绍严选机器学习平台的建设思路,以供大家参考。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在苹果新推出的iPhone13 Pro和Max上支持了ProMotion,最大刷新率达到 120Hz,这使得用户对页面流畅性导致的刷新率变化更为敏感。本文总结了雪球 iOS 客户端在社区业务中 feed 流页面和正文页流畅性优化方面的工作。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怎么知道 Redis 里到底存了啥?都有那些 Key?每个 Key 用了多少空间?这些问题可以轻松得到解决 ...
雪球旗下的蛋卷基金交易系统是如何从无到有、从使用第三方到使用自研系统、从功能单一到功能丰富的?其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造、升级、重构,这次给大家分享蛋卷基金交易系统的演进过程。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雪球数据中台AIBO,可快速集成雪球全业务数据(通用或定制方式),通过模块化通用功能,灵活满足各业务线对数据分析和处理的需求,高效支持业务对数据的需求。
而随着社区与基金、股票等业务的进一步融合,管理层以及各业务方对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等要求进一步提高,业务的发展壮大也使得数仓规模越来越大。雪球大数据团队在支持现有数据需求的同时,也对历史沉积的数据做了梳理和优化。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对于正文页的对齐方式和排版,主流 app 为兼容长字符的英文单词和数字在两端对齐情况下可能产生的间隙过大的问题, 采用了左对齐 + 单词不截断的排版方式。
雪球最早也采用了这种左对齐的排版方式,但这带来了一个问题“右侧显示层次不齐,左侧视觉偏重”。在中文语境下,两端对齐左右对仗工整,两侧不会有多余空隙,可以保证段落的整齐划一,成规整的块状,相比左对齐阅读体验更佳,更舒适,为此雪球演进为两端对齐。
采用两端对齐后,由于单词仍是不截断完整展示,对于较长字符的英文单词/数字,就会出现字符空隙过大的情况。这就产生了一个技术上的取舍问题:单词不截断 还是 两端对齐 ?
大家可能会想到,如果像微信公众号把排版的编辑权限完全开放给用户(用户主导文章的对齐方式、单词的截断规则、页面的排版细节),文章完全交由用户控制,就不会出现细节上不可控的情况。伴随着文章排版控制权的转移,原本属于开发侧的工作也转移给了用户。这种实现方式并非一劳永逸的按钮式设置操作,由于每篇文章内容全然不同,必须因文制宜,用户需要对每篇即将发表的文章进行排版的设置。这看似完美的解决了排版问题,但从大多数雪球非专职运营的创作者角度来看,这无形中从“为”用户配置转变成了“让”用户配置,提高了创作门槛,增加了创作成本。
那有没有既保证了符合视觉审美的阅读体验,又能使用户无感知无操作完全从开发层面解决排版问题,又可以兼容长字符英文和数字的最优方案呢?
登录后可查看文章图片
关注公众号
接收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