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一文搞定80分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培你一个空投 培你一个空投
2022年06月20日 00:18

什么是一门好的课程?长成啥样?

课程内容多、乱、杂、如何罗列?

课程设计过程如何又快、又好、又高质?


今天,它来了~~~~《一堂课搞定“五好”课程设计》

五好课程设计提出了好的课程的五大核心要素:目标好、内容好、结构好、方法好、名字好,对应超敏捷的课程设计流程:定目标-盘内容-搭结构-配方法-起名字。


图片


前面文章介绍了目标】【盘内容】【建结构】的方法——

1、一文搞定80分课程目标设计与编写

2、一文搞定80分课程内容建设

3、一文搞定80分课程结构搭建

本文内容聚焦《一堂课搞定“五好”课程设计》系列的第四章——配方法




 设计教学方法意义 

为了确保学习的发生,提高学员的学习体验,达成学的目标,需要前置思考:

  • 如何激发学员兴趣,让学员“愿意学”?

  • 如何传达信息和内容,让学员“学的会”?

  • 如何启发学员思考和练习,让学员“记得牢”?

  • 如何引导学员总结和实践,让学员“愿意尝试并且会使用”?




如何设计教学方法

根据学习螺旋,让学习发生,通常需要5个步骤

(1)激发兴趣:让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刺激、提升学员的动机是第一步。

(2)提供信息:有了动机作为基础,如何将知识、技能信息进行有效的传达和输入

(3)启发思考:在输入信息后,启发学员思考,与工作经验、场景链接,进一步加强信息的理解和掌握

(4)总结提炼:通过总结、要点的回顾,提炼等,让学员记得牢,记得深

(5)评估推动:引导学员学以致用,尝试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工作中问题


图片


     学习螺旋可以贯穿在课程始终,在课程结构的开场、主体和结尾中有聚焦和侧重:例如在课程开场以激发兴趣为主,课程主体教学中以提供信息、启发思考为主,但每个信息的输入也可以考虑使用完整的学习螺旋,在课程结尾环节以总结提炼和评估推动为主。在课程开场、课程主体和课程结尾也分别总结了一些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图片

1、课程开场六引子

       回顾课程开场结构中的四页纸,其中课程引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有哪些方法作为“引子”,帮助学员建立兴趣呢?

图片

图片


(1)、开门见山:

  • 说明:直接介绍的主题并介绍课程纲要

  • 场景:适用于学员学习动机比较强烈的情形

  • 举例:以《一堂课搞定“五好”课程设计》为例

   今天的授课内容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定目标/盘内容/搭结构/配方法/起名字, 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快速的梳理、掌握课程设计的流程和要点。

(2)、现状导入:

  • 说明:抛出当前大家对课题的认知、技能水平和经验现状,介绍学习目标直接的差距,激发学员兴趣

  • 场景:适用于各类场景,需要匹配《课前问卷》或《入场调研表》

  • 举例:以《一堂课搞定“五好”课程设计》为例


图片

(3)、痛点导入:

  • 说明:抛出学员在此主题上的痛点/挑战以及影响,引起学员共鸣

  • 场景:适用于学员动机一般,有共性痛点的情况,需要匹配课程访谈和调研

  • 举例:以《一堂课搞定“五好”课程设计》为例

课程设计过程中那些挠头的瞬间,你中了几个?

  1. 到底什么是一门好的课程?长成啥样?

  2. 课程内容无从下手,又多、又乱、又杂、放哪个,不放哪个?

  3. 课程结构散而乱,没有主线可咋整?

  4. 写个课真难啊,3天了目标还没定。课程设计过程如何又快、又好、又高质?

(4)、案例导入:

  • 说明:还原/再现工作场景中实际的案例或和主题相关的案例,由此及彼

  • 场景:适用于动机一般的学员,且需要提前访谈并准备案例(案例形式可以是文档、视频、音频等)

  • 举例:以《一堂课搞定“五好”课程设计》为例

  1. 案例1:视频——小李做的课程被老板diss+小李的内心独白,让大家分析为什么会这样?

  2. 案例2:文档——截取小李做的一个课程PPT的几页,让大家分析质量如何?

  3. 案例3:文档——截取几页的课程PPT,让大家分析质量如何?

(5)、提问导入:

  • 说明:通过提问,引导大家回忆和主题相关的经历、经验、痛点等,启发大家的思考和重视

  • 场景:适用于动机一般的学员,且需要提前设计问题和问的顺序

  • 举例:以《一堂课搞定“五好”课程设计》为例

  1. 有过做课经验的同学可以举个手(经历)

  2. 大家做课一般是怎么做的?(问经验)

  3. 做的过程中觉得比较难的地方在哪里?(痛点)

(6)、活动导入:

  • 说明:设计和主题相关的活动(形式也可以是小游戏),引导大家从活动中意识到本次学习的重要性

  • 场景:适用于动机一般的学员,需要提前规划并准备活动素材

  • 举例:以《一堂课搞定“五好”课程设计》为例

活动名称:找一找

活动内容:提前打印出5个课件,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员自己进行投票选择最好的

关联课程:可以找几名学员表达下投票的结果和理由,讲师再进行总结导入课程



2、课程主体教学七宫格

图片


(1)、提问引导:

     在教学环节提问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一般可以考虑设计三类问题:认知类、经验类、启发类,了解学员认知水平、过往经验并启发学员深入思考背后的原理,

图片

(2)、延伸举例:

     延伸举例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传达知识点后,可以设计一个小例子来佐证我们要传达的知识点(本篇文章中就有多个举例的方法,你发现了嘛),也可以通过几个例子测试一下学员的掌握程度。一般例子可以分为正面的案例和负面的案例两类。例如在讲完“课程目标制定的ABCD法则后,罗列几条课程目标,让学员进行选择和判断,哪些是符合ABCD法则的:

  • 全面了解“五好”课程标准及课程设计原型和逻辑

  • 初步掌握“五好”课程设计流程及技巧

  • 教会学员使用课程设计方法

  • 理解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3)、讲师示范:

      讲师示范通常在技能类的课程中比较常见,由讲师示范标准的技能操作流程、方法、要点。

需要注意:在示范的过程中,不是讲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可以安排学员作为观察员、记录员等角色,在示范完毕后邀请学员发表想法;在一些需要对练的场景,也可以邀请学员参与,与讲师一起示范。例如讲授《如何与上级沟通》的课程中,学员示范上级,讲师示范下属如何和上级沟通。

(4)、案例研讨:

     案例研讨和开场环节中案例方式类似,但此环节会做的更重一点,尤其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技能或难以转变的认知是比较适用的。一般来说,案例研讨需要有标准化的案例材料(符合STAR),需要有明确研讨规则:研讨的问题、时间、研讨结果的标准等。其中比较重要的是研讨问题的设计,通常来讲,有三类问题:

  1. 价值判断类:小李做对了什么,做错了什么?(如果案例中有多个角色,问题可能是谁做得对,谁做得不对?)

  2. 评估打分类:10分满分,你给小A打几分,为什么?

  3. 假设角色类:如果你是小A/B,你会怎么做?

(5)、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在教学设计中是比较重要的方法,源自于群体的学习效率、动机是远大于个体学习的,同时也更能满足学员的社交性需求。上文提到的【案例研讨】是小组讨论的形式之一,除此之外,小组讨论还可以以影视片段、自拍视频、甚至是一些开放性问题为讨论的素材,关键点,是需要明确小组讨论的目的和规则。

(6)、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通过不同学员扮演工作中的角色,代入工作场景的一种教学设计。笔者认为角色扮演有轻重2种方式哈:轻的就是设计出角色的名称、具体的场景即可(类似于即兴表演),扮演中以学员自由发挥为主;重的则是需要提前设计角色的定位、角色的脚本(类似于按剧本演出)。对于涉及到沟通类(包括对外部的沟通、跨部门的沟通、和下属的沟通等)的课程是非常常见的且实用的一种方法。

(7)、游戏教学:

    寓教于乐是比较理想的一种教学形态,在一些课程中也经常设计一些游戏活动来传达信息和知识点,或者隐喻一些知识点:例如拼图、搭桥、传数等。游戏设计的精髓在于:传达的理念或内容需要和课程内容“异曲同工”,是偏通用性的规律、原理等。但目前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挑战的一种方法。



3、课程结尾四方法

首先我们回顾一下课程结尾的RTA模型:R——回顾内容:一页PPT呈现课程主要内容,T——启发思考:启发学员思考学习的收获,A——引导行动:引导学员进行学习转化。那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学员加强记忆、启发思考和促进行动呢,以下也许是不错的选择哈,随堂测试大家都懂,不做介绍了。


图片

(1)教学相长:

    教是最好的学,根据学习金字塔,教授他人是学习效果最好的方法,在课程收尾环节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让学员之间互为老师,将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讲给对方听,促进学员吸收内容。

(2)ORID: 

 ORID-即焦点呈现法,将沟通过程分为4个层次:信息层面、体验层面、理解层面和决定层面,不同层面有不同的沟通侧重点,能够帮助我们更聚焦,更高效的达成沟通的目的。

  • 信息层面:主要是沟通基础的信息,现状,数据等,是不经过大脑思考看到,听到或已经存在的事实

  • 体验层面:主要是沟通基于信息层面的感受,包含心情,情绪,联想到过往的记忆,经验等

  • 理解层面:主要是引发思考和启示,让大家开始深入思考意义,价值,重要性,原因等

  • 决定层面:主要是达成共识,得出决策,制定下一步的计划,落地到执行层面

可以在课程结尾设计四类问题,引导学员自己或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呈现。例如《销售技巧》课程回顾:

图片

笔者写过ORID更为详细的使用场景,可参考万能引导式提问公式——ORID

(3)世界咖啡:

 世界咖啡是比较经典的引导技术了,具体流程和内容大家可以延伸阅读其他材料。

在课程结尾部分可以轻量化的使用,使用方法可以参考下方:

首先是明确世界咖啡中的四个关键角色和职责:

  • 桌长:职责是把控研讨整体节奏,以及研讨氛围是否积极正面,为外来人员介绍本组成果

  • 记录员:总结本组成果,绘制知识树,整理要点,呈现在大白纸上

  • 计时员:记录讨论时间、提醒进度

  • 其他成员:共同表达想法,外组交流,带回想法

其次是设计流程和规则:

图片

最后,讲师带着全体同学共同回顾知识树。


图片

以上是本期与大家分享的内容,希望能够为优秀的你提供些许启发!

下期将进入第五章——起个好名字

图片


福利时刻🎁🎁


【培训空投】官方会员招募中✿✿✿✿


免费获取全部原创空投包

解锁培训圈活跃社群、链接300+培训人📢📢


图片

往期文章推荐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培你一个空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