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思考:快与慢》——一部关于行为经济学的深刻解读

亦诗亦酒 亦诗亦酒
2022年01月21日 09:15
人在大多数时候,都会觉得自己的决定是相对理性的,但其实这个时候更多运用的还是自己的系统1的判断,是直觉左右的、无意识的决策。因为系统2的调用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但人类大脑是天生有惰性、不愿意付出这种注意力的,所以系统1便通常会成为人类决策的主宰。

这本书原计划在至多一周半的时间内读完,但实际读起来并不容易,所以花费了两周的时间。作者丹尼尔·卡尼曼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大咖,目前仍在从事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是耶鲁大学的知名教授。从本书里便可以窥探到其深厚的学术功底,涉猎并精通多行多业(心理学、统计学、社会科学等等),并非仅仅局限于经济学。

所以这本书阅读起来有很多内容有点晦涩,但一定是经典之作,值得拜读!书中对于行为经济学的多个概念进行了深刻解读,为读者打开了视野的一扇窗。启动效应、框架效应、锚定效应、常态理论、心理账户、禀赋效应、前景理论、效用理论、损失厌恶、因果关系、确认偏误、光环效应、刻板印象、峰终定律及过程忽视等概念,有的甚至超出我此前的认知范围。但这些概念又都是十分有用的内容,作者结合实例让读者进行选择性测验,果然得出来的结论与他所推理的一致,符合大多数的现实场景下的选择。不得不感叹,这就是心理学家的厉害之处!总是能像预言家那般推测出你的每一步行为决策。

卡尼曼将人类的思维系统划分成了两种:系统1和系统2,即快思考与慢思考。系统1是快思维、感性思维、直觉无意识的思维,也是我们在遇到问题时首当其冲会选择的思维模式;系统2是慢思维、理性思维、是专注有意识的思维模式,会经过认真地推敲、沉思才得出结论。系统2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自我控制,监督和控制思想活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遇到问题会优先调用系统1,系统2处于弱势状态,只有当系统1解决不了的时候,系统1才会求助于系统2。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往往也会因为来不及唤起系统2而导致产生决策偏见和失误。

图片


那么,因为系统1直接不受控制的决策而引发的“九宗罪”有哪些呢?


1、典型性偏好:人们会过度关注典型事件,而忽视典型背后的概率。因为某个人所处的群体而笃定其身上的特征,而忽略了基础概率的影响;


2、可得性法则:一件事情更容易直观地出现在脑海中,也就是我们在脑海中提取该信息的容易程度越高,我们对它的记忆就更深刻。


3、因果关系:会将很多纯属巧合的偶发事件关联在一起,认为其有因果关系。这就造成了对于两个毫不相关、实质并不具备逻辑连贯性事件的一个错误关联。由此也提出了另一个概念:回归效应。比如选手本次表现十分优秀,人们会认为他下次可能会因为紧张及压力等原因而很难保持领先地位,而其实这两者从概率统计的角度而言并无因果关系。


4、光环效应:先入为主,注重第一印象,后续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都被消解掉了。比如对于一个人的某方面有好感(厌恶),会理所当然地对他的其他方面也是好的(不好的)。


5、锚定效应:人们对某一未知量的特殊价值进行评估之前,总会事先对这个量进行一番考量,此时锚定效应就会出现。比如有人问你问题,然后给你一个答案区间,你对于该问题的答复就会锚定在这个区间以内,无论这个区间是否准确。


6、框架效应:人们总是孤立地看待问题,决策的制定往往因为对所回答问题不合逻辑的选择而受到影响。比如说某种饮料90%不含热量要比含10%热量的吸引力更高。


7、禀赋效应:只有在真正拥有该商品一段时间的前提下,人们才会表现出禀赋效应。换言之,人们对于自己所拥有的物品的价值估计更高。卖家和买家的估价差异很大。


8、峰终定律及过程忽视:记忆自我保存的记忆是对代表性时刻的感受,受到高峰和结束时刻的强烈影响。比如你回忆起你中学时代,如果有很多美妙的时刻和感受,那么你会认为你的中学时代都是美好的而念念不忘,从而忽略和遗忘那些不愉快的瞬间。


9、聚焦错觉:即眼见即为事实,对某种因素给予过多权重,而忽略了其他影响因素。这让我联想起了买房,我们总认为只要拼尽全力买上一套舒服的大房子,我们就一定会更加幸福和快乐,但我们却忽视了其他影响幸福的因素。

聚焦错觉能使人们对自己当前的幸福状态、他人的幸福感以及自己未来的幸福感判断错误。聚焦错觉会产生一种偏见,这种偏见会导致人们更加看好本身就能令人兴奋的事物或经历,即使这些事物或经历最终也会失去吸引力。人们忽视了时间,致使维持人们长久的注意力价值的经验很少受到关注,至少比这种经验应得到的关注要少。
《思考,快与慢》


此外,本书提到的“前景理论”可谓让人耳目一新,虽然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在无意识地套用着这套理论,但真正这个概念能被这样高度精炼的总结出来,还是不得不为作者的水平惊叹!前景理论也证明了人类对于损失的厌恶性,会为了避免损失而甘愿冒险!而各类商家也将此理论运用的炉火纯青,比如:商场的打折和降价相比较而言,打折对于顾客的吸引性更强(锚定效应的实践运用)。


那么,为了更多地调用系统2,减少系统1的“冲动决策”,我们应该怎样做呢?作者提出了“事前验尸”、“饮水机闲谈”等方式,简言之其实就是“谋定而后动”,通过多方求证、三思而后行的方式,减少直觉决策。


当你面临着重大决策的压力时,质疑自己的直觉会让你感到不愉快。当你处于麻烦中时,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有更多的质疑。这样的结果就是,相比自己要犯错时,你在观察别人是否要犯错时,能更容易辨认出雷区。观察者会比实施者更为放松,更愿意接收信息。
《思考,快与慢》


我的想法是,这些观点可以频繁地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中,及时反思及总结。比如,当你的工作内容已经让你陷入了系统1的思考模式,那意味着你得尽快反思及扭转了,因为这个工作内容本身可能已经不具备很大的挑战性了——它调动不起来你的系统2!

读书 · 目录
上一篇《产品心经:产品经理应该知道的50件事》笔录下一篇《穷爸爸富爸爸》——先相信,再看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亦诗亦酒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