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调研方法】系统化问卷设计方法

普通奶茶 SUXD
2020年10月16日 06:04
图片


问卷调研,

作为常用的调研方式之一,

能为产品的设计与推进工作提供客观的依据,

是产品设计者了解用户行为特征、评价和反馈的

有效渠道


图片

本文将从用户研究方法的总览介绍/问卷设计的具体情况进行整体的介绍,并选择系统可用性量表(SUS)进行主要的实施阐述。


↓↓↓

图片


两种研究手段


以研究手段划分用户研究方法的话,我们通常会划分成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


定性研究 : 指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那些不能被数量化的信息,来挖掘问题、理解事件现象、分析人类行为与观点的方法,可以用来探索可能性。

定量研究 : 指确定事物某方面量的科学研究,将问题与现象用数量来表示,进而分析和解释,从而获得意义的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专注于更小但更集中的样本,产生关于特定研究个案的资讯或知识。

图片

在B端的产品调研中,我们常用的手段主要包含访谈/案例研究/焦点小组/跟随记录/田野调查/观察进展,这些手段尽可能的回避了较大的样本规模和量化相关的统计数据问题。


目的:对潜在的理由和动机求得一个定性的理解

样本:由无代表性的个案组成的小样本

数据收集:无结构的

数据分析:非统计的方法

结果:多以文字描述为主



定量研究


一般是获得数据、数据预分、数据分析和分析报告的过程。

图片

不可否认,调研/相关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往往更费时费力,数据的清洗、计算和产出也会更加客观。


目的:将数据定量表示,并将结果从样本推广到所研究的总体

样本:由有代表性的个案组成的大样本

数据收集:有结构的

数据分析:统计的方法

结果:多以数据、图表、图形等来表达



问卷调研


调查回答者基本情况、行为,态度或看法等方面的问题

其中,问卷作为一种混合式的载体,十分适合在B端产品场景中使用。

其一是因为它流程简单,基本步骤只需: 确定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确定投放渠道——确定预计采集样本量就可以进行设计与投放;

其二是因为它结构多样,如整体评估问卷、任务评估问卷、网站感知可用性评估问卷等,后面也会针对SUS进行集中的介绍。


图片


问卷调查的时间点


我们可以先确定问卷投放的时间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和规划,并选择合适的文件结构。



产品投入使用前


如验证市场需求是否真实存在,
评估市场规模、调查用户使用习惯等


产品迭代前


评估现阶段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针对待优化点和预计的功能点提出问题假设等


产品已投入使用


新的功能点是否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如果有必要的话我们可以怎样进行优化设计


与其他调研结果配合


通过与代表性用户深度沟通得出定性结论,然后用调查问卷的方式验证结论是否正确

问卷结构



整体评估问卷


整体评估问卷用于完成一系列任务场景后,对产品或系统整体的感知可用性测量,推荐使用的如SUS-系统可用性量表(System Usability Scale)



任务评估问卷


任务评估问卷中,每完成一个场景任务时,会让用户对该任务进行感知可用性测量。推荐使用的如UME-可用性幅度估计(Usability Magnitude Estimation)



网站感知可用性评估问卷


网站感知可用性评估问卷为对通用型网站的内容和使用评估的系统性问卷,SUPRQ-标准通用的百分等级量表(Standardized Universal Percentile Rank Questionnaire)是较为推荐的方法。



问卷题型


确定了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投放渠道/预计采集样本量后,我们就可以开始问题编写了,在此,选择了典型的题型和案例进行了说明



单选题


单选题是指从一组选项当中,选出一个作为正确(或较适合)的答案。在市场调查、任务测试、方案选择等多种场景,经常使用单选题这种形式。

图片

通过单选题让用户选择唯一性,精准的获取数据。

还可以通过单选题型和填空控件组合,让用户选择其他项时填写更多信息,更好地辅助业务决策。




多选题


多选题是指从一组选项当中,选出多个作为正确(或较适合)的答案。问卷调研中,常会通过多选题考察用户在某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情况,如对某个产品使用的满意情况、各功能的使用情况、需要改进的功能等。

图片

多选题可以考察用户在某个方面不同层次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多选题型与其他控件组合,让用户选择其他项时填写原因,深度挖掘用户的行为偏好。




量表题


量表题通过数字区间值选择来衡量受访者的态度,选择范围从极端态度到相反的极端态度,例如从非常不满意 0分到非常满意 10分 。

图片

通过求平均数、中位数等方式,可以客观推测出用户态度




排序题


排序题要求将若干选项按照一定的标准依次排列,可以同时测查被访者对多个选项的态度倾向。

图片


调查访谈结合法


通过问卷,我们收集到了一定量的结果,更多的,我们可以综合其他方法,给出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先调查后访谈


通过问卷调查,对用户需求进行基础了解,然后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最后再选一些代表进行访谈,从思想层面了解用户心理想法。调查问卷一般都会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用户画像,寻找目标用户进行访谈。

⬆️适合前期对问题原因有一定的了解的的情况下使用





先访谈后调查


通过访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大概的了解,然后对在进行调查问卷进行验证,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再编写调查问卷会使问题更有代表性、针对性,通过大范围的用户问卷反馈以印证访谈结果的普遍性。

⬆️适合对问题原因或用户需求了解不多的情况下使用





先调查后访谈再调查


通过前期较为粗略的问卷调查,筛选出用户的常见问题,然后选出代表性用户进行深入沟通,根据沟通结果有针对性地修改前期调查问卷,形成详尽调查问卷,接着再进行第二轮调查,以印证代表性用户的需求。

⬆️适合复杂问题或大型项目的的情况下使用



图片


什么是系统可用性量表



起源


SUS最初是Brooke于1986年编制的,量表由10个题目组成,
包括奇数项的正面陈述和偶数项的反面陈述,要求参与者在使用系统或产品后对每个题目进行5点评分

图片
图片

第4和第10项构成的子量表为“易学性”(Learnability),

其他8项构成的子量表为“可用性”(Usability)


tips

为保障计算可靠性与方法正确性,题目内容不可进行更改与顺序调整哦




为什么选择系统可用性量表



使用场景广


1. 同一产品或系统,新旧迭代版本的对比
比如:列表改版后,新旧列表可用性的对比。

2. 某产品的可用性验收
比如:在用户使用某产品后,对产品进行评价,可与库内同类型产品做横向比较

3. 同一产品或系统,不同终端之间的对比
比如:某产品的PC端、App端进行比较。



同类比较数据佳


SUS信度系数为0.91 / 免费 / 悠久的数据沉淀,文章被引用次数多

图片



如何计算



SUS分数


奇数项计分采用“原始得分-1”,
偶数项计分采用“5-原始得分”。

此时,转换后的响应等级将在0到4的范围内,
将所有参与者的评分的平均数(大量本可取中位数)相加,并将总数乘以2.5,
可以将范围从0-40转换为0-100


SUS例题

图片


根据改表打分,奇数项计分采用“原始得分-1”,偶数项计分采用“5-原始得分”。(打分表后数字为一次计算后的分数)

10项得分相加之后x2.5,最后得分为55分




如何测量


68分及以上被认为是好的产品,
68分以下则表明需要更多工作来提高可用性。

评分在80.3分以上的,可以被判断为表现优异的产品

图片
图片


图片


什么情景进行交叉分析


当用户层次较多,问题前后关系较强
比如:

图片


问题设计与描述


图片

题目避免带有引导性,选项尽可能考虑其他和多种情况,如问题2的设问方式可改成问题3的,包容性更强的形式。

图片

参考文献

Aaron Bangor,(2008).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the System Usability Scale

Blackmon, M. H. Polson, P.G. Muneo, K & Lewis, C. (2002). Cognitive Walkthrough for the Web CHI

Geoff Hart, (2012). ”The Five Ws of Online Help", TECHWR-L. Retrieved

Given, Lisa M, (2008). The SAGE Encyclopedia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John Brooke(2009).Determining What Individual SUS Scores Mean: Adding an Adjective Rating Scale 

Nielsen, J., and Molich, R. (1990). Heuristic evaluation of user interfaces

Mike Kuniavsky, (2003).  Observing the User Experience: A Practitioner's Guide to User Research

Merriam, S., (2009). Qualitative research: A guide to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Mellenbergh, G.J., (2008). Chapter 10: Tests and Questionnaires: Construction and administration

N Mack(2005).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 Data Collector’s Field Guide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SUX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