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设计不纠结:多方案在手,灵感自然有

鸿津Hozin Hozin
2024年07月23日 00:38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

......把整个交互流程进行了重新梳理,之前的交互流程:


选择引用的内容 → 选择订单 → 引用;调整之后交互流程:选择订单 → 引用 → 选择引用的内容(弹窗) → 确认。


……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可能性,希望大家可以接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一下,看看还可以进行哪些优化。

黑马青年,公众号:黑马家族这个 B 端设计我纠结了很久

理解需求:某个[记录集],[记录/行]分别是[A][B][C][D][E]……[字段/列]分别是[1][2][3][4][5]……允许用户[多选]某些记录,并且[单选]某个字段组合……然后将这些数据“引用”。

纵观“作者的方案”:

图片

发现特点:似乎,一直在以[串行操作]的角度进行设计。

下面,尝试换换角度,探索设计:

方案一

按照需求的本质,选择[行]和[列],直接并行即可。

图片

如上图,[列]应该是单选某个组合,这个和原始需求有差别。这件事也简单,稍微改一下。

图片

如上图,增加控制字段的[下拉框],它将与选择[列]的勾选框进行联动。

图片

如上图,假设用户在指定[列]的组合之外,勾选了其他字段,将显示“自定义字段”。

当[行]或[列]非常多,[方案一]就不那么好用了。


方案二

通常此类需求,[行]会非常多,用户将掉进[多选陷阱]。“作者的方案”虽然提供了计数器,但并没有帮助用户检查“到底选中了哪些订单”。

采用[穿梭框],化解多选陷阱。如果一个字段还不足以区别记录,那就在[穿梭框]里多搞几个特征字段,直至“一眼辨别”为止。

图片

如上图,右侧提供“效果预览”,方便用户检查“到底选中了哪些订单”。

当然,选择[行]和[列]交换上下位置,也完全可以。

图片

这是一个具备扩展性的方案,具备各种变化的可能。

图片

如上图,如果[行]非常多,[穿梭框]和[预览区]都将出现滚动条。

当然,扩展包含且不限于:

  • 给[穿梭框]加上[搜索][筛选][排序]
  • 给[穿梭框]加上[快速全选]和[一键清空]
  • 给[预览区]加上切换[全屏模式]
  • 给[预览区]加上[页码]或[冻结表头]

具体设计,欢迎读者脑补。


方案三

如果[列]不是固定组合,也是任意“多选”,肯定也存在[多选陷阱]。

把[列]也做成[穿梭框],然后分成两步。

图片

如图,第一步,多选[行]和[列]。

图片

如图,第二步,提供效果预览,如果对数据范围不满意,返回上一步。

当然,把[方案三]放进弹窗里,好像也可以。


方案四

默认预览全集,然后让选择[行]和[列]并行,也是一种策略。

图片

如上图,点击“字段设定”,展开弹窗的[穿梭框],允许多选。

此时,整个记录集应独享一个页面,避免“态之上,又加弹窗”。

图片

如上图,采用[非模态]弹窗,同时打开选择[记录]和[字段]进行设置,甚至允许用户自己拖动弹窗,获得更灵活的设计,变化无穷。


小结

设计,罗列更多的可能性,不要钻牛角尖。

图片

上面这种图示,到底是模拟注意力的轨迹?还是鼠标的轨迹?

不像是注意力,因为明显缺少了“检查选中结果”面对多选,“不检查就确认”的自信者是少数人);如果是鼠标,哎,搞几个快捷键不好嘛?

这种图示的意义何在呢?
我猜仅仅是给设计师自己一个理由。

希望设计师关注用户目标,而不是操作轨迹。

这就好比:设计师把路修通,尽量平坦一些,就搞定了。

真正的用户可能走路、可能驾车、可能坐轮椅、甚至可能爬着到达目标。

设计师没必要也“坐轮椅”,才能搞定方案吧?

过犹不及,点到为止。

(正文完)

本文提到的相关技巧
对应《表单高手课程
第25讲《任务/事件/动作/操作》
第25讲《列表构造器》
第28讲《弹出菜单/收集器外置》

分析这个案例,录制了25分钟的讲解: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

免费获取完整版的视频,请加微信

图片

扩展阅读
界面编排的价值观

表单高手 · 目录
上一篇X形图标:UI设计中的负向隐喻下一篇[译文] Chips组件设计指南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Hozin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