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为何人人都是质量工程师

李德宝 众安科技技术团队
2022年11月30日 02:49

    图片

    “ 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发展的基础,我们在很多地方经常会看到下面这样的横幅。众安科技是一家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公司,既有面向C端的营销运营类系统,也有面向B端的经代、保险核心业务平台,更有提高工程效能的研发一体化平台,因此质量把控尤为重要,除了自身高要求的质量标准外,花钱采购了产品的甲方爸爸,大部分也同样认为高质量应该是标配的。”

图片

图片

产品业务差异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做的好,首先要认清B端产品与C端产品的差异:

  • 产品使用人群不同,B端产品的用户几乎都是领域内专业人士,对业务非常熟悉,而C端产品的用户多属于泛行业,该领域的专业人士相对少很多,因此B端产品业务定制相对会多,业务要求往往也更高;

  • 用户体量不同,B端用户由于是面向专业人士,系统使用人数相对较少,因此系统性能压力相对较小,由于是特定人群使用,兼容性也会更相对精准;

  • 付费模式不同,B端产品多为收费模式,比如付费购买服务或者采购产品本地化部署,而C端产品多为免费使用,增值体验有内购服务;

  • 产品口碑传播方式不同,B端产品多为大客户口碑传播,比如早期的钉钉就靠复兴集团背书,慢慢打开市场,而前些日子爆火的“羊了个羊”就靠朋友圈迅速传播;

        主要助力数字化转型的众安科技,B端是主要战场,由上面的特性可以看出,专业的人士对品质的要求会更高,大客户的质量口碑也更加重要。

三高原则

        产品形态的不同,面对的测试方案也会有所差异,恰恰众安科技两大类型产品全部都有,因此对质量团队要求也会更高,压力也会更大。

因此,我们提出三高原则 ,“高质量、高效率、高价值”,来保证几大线的产品质量。

  • “高质量”——产品交付运营的质量,说得出做得到,总是能交付出可预期的产品。

  • “高效率”——强调的是交付产品快,测试动作快,能够通过提效工具、平台,快速完成测试并上线。

  • “高价值”——能够协助业务优先完成有价值的产品,并在每个迭代中提炼提效方法和工具,对个人和团队产生正向价值。

图片

质量内建


       通过上面的剖析,质量团队的使命已经非常清晰,要想完成三高原则,我们需要从外在向内看,让我们回到三年前,看看质量团队当时的情况:

  • 没有质量体系,测试几乎没有话语权

  • 人员分散在不同产品、能力参差不齐

  • 以手工为主,自动化意识薄弱,几乎没有提效方法和工具

  • 需求、用例等管理分散,散落在各在线文档或本地

  • 几乎没有标准和规范,全靠个人能力

  • 成长缓慢,进步空间小,没有长期成长规划

  • 产品质量差,同学辛苦付出但很难获得正向反馈

。。。

流程规范建设

       上面的困境,就是最初质量团队的现状,面对当时的形式,需要在不同形态间找到通用方法论并差异化落地,并且需要把效能平台使用起来,发挥数据统一且提效的作用。

       由于内部产品比较多,不同产品线的开发模式也会有些差异,既有敏捷也有小瀑布,但无论哪种模式,有一点是不变的,上个环节的准出,就是下个环节的准入。

       测试作为软件工程中的末尾环节,需要做质量兜底,对前面环节的流转速率以及流转质量就更加尤为关注,不全程及时关注,就会有延期和质量风险。因此要打造高效率与高质量的团队,先从流程建设入手,制定统一规范,让大家都有质量意识,“人人都是质量工程师”。

图片


数字化度量建设

       建立流程规范的同时,度量也同等重要,就像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的“你无法度量它,就无法管理它”,但度量又是一把双刃剑,过度的度量会造成数据造假,因为以“代码改变世界”为理想的同学们,想要造出漂亮的度量数据实在太过容易。

       度量的指标有很多,我们在选出度量指标后,持续宣导度量的意义,弱化与KPI挂钩,让同学们都参与起来,一起为“高质量、高效率、高价值”的目标而努力,时刻让同学们意识到,产品的质量是跟每个角色密切相关的,所以,你能不能在自己的环节做的好,不仅关乎于自己角色的阶段,更关乎于整个产品的质量。

       对待产品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轻易接受她的不好,而是努力让她变得更好。

在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了以下指标:

图片

制定共同质量目标

       通过真实数据、典型案例,建设可信任的数据度量体系;以此为基础,利用每一个异常数据,强化各角色质量意识。

       通过问题案例复盘、数据钻取,对异常数据进行定位,辅助相关角色基于数据下沉到具体问题,进而推进可落地的过程改进,并持续利用数据度量体系改进效果,实现质量改进的闭环。

       问题案例对改进有很大价值,但成功案例更有借鉴意义,因此我们不只复盘失败案例,也会总结成功案例,提炼经验,分享至团队,带动整体质量提升。

图片


度量平台多维度分析

  • 周维度数据聚合:对周数据中的异常进行分析,并排除掉因周期偏短导致的数据噪点,重在对问题进行风险预警。 
  • 月维度数据聚合:对月数据中的异常进行分析,并结合数据的变化趋势,重在对问题进行确认和改进。周维度和月维度相结合,构成了质量管理中的问题发现与改进周期。 
  • 季度/年维度数据聚合:对季度、年数据的分析,重在得出对质量趋势,为后续质量目标设定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撑。


 图片

质效合一


        “质效合一”,是目前整个质量行业提到最多的话题,“降本增效”也是大多数公司亘古不变的追求,流程规范和度量体系在持续改进和优化,那么我们的效能是如何提升的呢?单点的提效解决不了最终的交付,只有整体的协同,步调一致,才能最终完成我们的“三高”使命。

       让我们共同看去迪士尼游玩的场景,看看那个“充满梦想的世界”是如何打造高品质、高标准和高质量的娱乐服务,在进入园区的过程,你是不是似曾相识 :

  1. 人们通过各种交通方式来到迪士尼游玩(业务需求来源多样性)

  2. 第一道检查健康码、行程码 ,正常的通过,异常的直接打道回府(业务需求评审)

  3. 体温检查,直接通过大棚里的红外感应(自动化),效率最快,直接通过,异常就被单独重测

  4. 随身物品检查,分为无包通道与有包通道(免测),无包很快,有包相对慢

  5. 第二道健康码检查(临上线前验收)

  6. 门票检查,分为年卡人脸识别(自动化)和验票通道(人工)

  7. 上面全部通过,恭喜你顺利入园,可以去各场所继续游玩(发布上线)


        上面的流程,有没有发现和我们的产品研发流程非常像,且在其中的每个环节穿插检查,有通过仪器自动的,有通过人工手动的,有经过判断免测的。

只有每个环节的检查都做到高效,做到高质量,才会能快速进入乐园,而其中某项检查出现异常,造成堵塞,也会导致最终入园的效率。

       在我们的研发体系内也一样有标准的发布验证流程——“流水线”,通过在流水线上设立对应质量门禁,达到标准后方可进入后续环节。

    如上图所示,在研发流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对应相应质量保证手段:

1.  代码提交阶段 “代码静态扫描”,“单元测试” ,通过magic质量扫描平台进行扫描,静态扫描的规则每季度进行一次更新,保证规则新鲜度,为了保证扫描的及时性,在本地客户端安装扫描插件,在提交部署前处理掉扫描问题。

2.  部署测试阶段,调用magic接口自动化平台,快速确保核心链路可用,确保服务部署成功,测试同学需要准备自动化用例,并和应用做好映射。

3.  功能测试阶段,优先执行增量接口自动化案例,并收集增量代码覆盖率,确保新需求业务测试覆盖范围,快速发现,快速反馈。

4.  发布上线前,在预发环境,进行一次全量范围回归并收集全量代码覆盖率,确保原有业务安全无影响。

5.  在预发环境进行关键链路性能测试,基于基线数据标准确保性能衰减情况,为系统高可用提供扩容数据。

       流水线也分为基本、全量、紧急三种标准,以应对不同的迭代需求。

       每个环节的质量门禁,根据不同产品质量成熟度模型,设定适当的卡点指标,保证高效率的同时,保证高质量。

图片

       上图为效能平台DevCub的架构图,基于业界流行的开源工具和自研进行建设,以便达到易用效果,做到无代码能力使所有参与质量的同学都能为效能添砖加瓦,并与发布平台集成,做到拔插式,融合到整个devops体系。

这里对整个质量平台的设计暂不做过多介绍,后面大家敢兴趣,在对平台建设的心路历程进行介绍。

       整个产品的成功离不开每个人,做正确的事离开不对的人。

       在团队内部我们持续灌输质量文化,评选质量之星,让大家既是质量保证者,也是质量的受益者。

       质量的提升离不开优秀的人才,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范围的精准,因此我们在精准测试方面也在持续探索,质量的未来也一定是智能化的,如果你是有识之士,想一起探索质量的未来,无论你现在身处何方,我们都欢迎你的加入,在这里的每一位同学都将有所收获,未来都能成为测试架构师、行业的佼佼者。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众安科技技术团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