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图业务的核心是将3D设计方案转化为2D施工图纸,用于指导建筑和装修施工。在酷家乐的产品流程中,施工图位于末端,具体流程如下:
户型导入/设计:创建或导入房屋平面图。
硬装、水电、照明、定制、软装设计:完成室内设计的各个细节。
渲染:生成效果图和漫游图。
施工图设计:将3D设计内容转换为2D图纸,包括标注和标记。
导出施工图:最终输出施工图纸。
施工图业务的关键在于处理大量设计数据,将其精确转换为施工所需的2D图纸。这些图纸通常包含:
平面布局图:俯视图显示墙体房间布局和门窗位置、天花图显示吊顶灯具等信息。
立面图:展示墙体、窗户、门、软装家具、定制家具、墙面开关插座、装饰等的细节和相对位置坐标、标记。
剖面图:展示内部结构。
详图:放大特定构造节点。
材料表与规格说明:列出所需材料及其规格。
电气、水暖、通风系统图:描绘基础设施布局。
讲了这么多,那图纸长什么样呢?来看一套相对简单的软装图,其中主要包含了不同视角的户型、软装图例、标注、标记信息等。
一套完整的施工图纸不仅包括软装图,还有定制图、硬装图和水电图等多种类型,每种图纸都涉及不同的细节和视角:
定制图:展示定制柜体、橱柜、门窗等的具体尺寸和结构。
硬装图:涵盖墙面、地面、天花板等硬装部分的材料和工艺。
水电图:描绘水电管线、开关插座及电路布局。每种图纸可能包括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等,以满足施工的具体需求。此外,还需应对多种图纸格式(如PDF、DWG、JPG)和用户个性化配置,这使得图纸数量庞大且复杂。
因此,确保施工图的质量成为一项重大挑战,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每张图纸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业务核心链路分析:
如果将图纸引擎(含CAD输出)整体看做一个黑盒,那我们就仅需要关注关键的输入、输出,同理再分别将图纸引擎(图纸设计工具)作为黑盒,重点关注它的输出到ODA导出的中间数据即可。
平台设计
初期平台核心需求
测试场景管理:支持不同设计方案与业务线的数据/图纸基线维护,便于管理和打包测试案例。
任务管理:涵盖任务集合的管理、执行与回溯功能。
自动化数据处理:实时获取前端应用输入的施工图数据,确保数据同步。
数据分析与对比:对图纸中的大量JSON数据进行分析、对比,并支持数据可视化。
图纸差异标记:实现不同格式图纸(PDF/JPG/DWG)的对比与差异标记。
工具层:由多个独立的小工具构成,负责业务案例的导入生成、问题排查、加解密、配置推送与对比等工作,简化日常操作。
交互层:作为平台的核心交互界面,提供测试场景和基线管理、测试集构建、任务执行及结果报告等功能。
引擎层:提供底层技术支持,包括但不限于数据处理、分析对比和可视化能力,确保平台的高效运行与扩展性。此架构设计旨在支持灵活的工具集成与业务场景回归,确保系统的可扩展性和模块化特性。
建立测试场景:
用户可以通过批量导入或手动建立方案和基线。
支持对测试场景进行打标分类。
区分不同环境(内网、外网)、任务类型(不同业务场景)和配置(选择不同的业务线数据、图纸生成等),实现灵活自定义。
基线导入:
方便捞取线上真实用户方案,一键生成测试方案、基线和测试集合。
手动录入:需要经历录入方案→ 录入测试基线→创建测试集合
基线生成结果
定义好不同的测试场景后,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生成基线:
定义测试场景:根据不同业务类型定义测试场景,并生成相应的基线。
数据采集任务:
后端服务数据生成:使用封装的任务工具(如出图、标注等)获取测试数据并存储。
设计方案数据采集:自动下发采集任务到Apollo平台(酷家乐内部UI自动化、接口自动化测试平台)。任务通过Apollo调度Hades-UI自动化框架执行,采集完成后回调平台接口上报数据。
数据采集与对比:
基于指定的业务代码版本(前后端版本可灵活指定)采集数据。
进行图纸差异和数据差异的对比。
生成可视化的对比结果并存储。
结果通知:
回归任务执行完成后,通过企业微信消息或邮件提醒相关人员进行分析和确认。
任务配置:
多选测试集合。
指定环境、版本和对比规则。
指定消息接收地址。
设置定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