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C:学习过程中产生新洞察的能力,能够把个人经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
Little-C:创造日常生活中产品的能力,并且是原创的、合适的。
Pro-C:需要专业知识并得到社会认可的能力,例如组织内的重大创造性贡献。
Big-C:对某个领域甚至整个文化产生持久影响的能力。
相比之下,神经机制的研究对思维过程的挖掘是更具体的,最常见用于设计思维研究的方法包括:
脑电图(EEG):采集大脑自发产生的电场与磁场。
功能性核磁共振 (fMRI):利用大脑不同功能区域的血氧浓度来定位脑区。
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利用大脑不同区域葡萄糖代谢水平来定位脑区。
其中脑电图(EEG)尤其适合进行创造力研究,因为容易穿戴,又有较高的时间精度,可以捕捉微小时间单位内的变化。
EEG具有不同的频段,每个频段最常见的活动如下所示:
Soe-Tsyr Daphne Yuan的团队聚焦在设计过程中的「发现和定义」阶段,开发了 Discover+工具,首先把通过访谈、观察、外部网络中获得的数据变成节点,节点用于表示概念的单词或短语,而后基于联想的不同类型(因果关系、类比联想、邻接关联、对比关联、相似关联等),来创造节点网络。
1.实时字幕灵感墙
1.头脑风暴
2.六帽法
一、提炼设计经验卡
提炼各类设计方案中遇到的设计决策点,并记录案例。这种经验卡应该是原子化的、简洁的,便于记忆和查找。
以微信视频通话业务为例,这个项目的背景是iOS17系统更新后支持了“视频效果”,需要提醒用户下拉控制中心中打开「视频效果」开关,从而能够在微信视频通话中使用。
早期方案是使用半屏中的文案和图示来提示用户,后期方案是直接使用全页面,在控制中心下方使用动画来引导用户下拉。这个案例的原则被记录为「使用易理解的设计形态,而不是依赖文案解释。」
尼尔森可用性测试是一种经典的启发式评估工具,但对于具体业务而言,通常显得有些不够具体。
微信音视频通话业务建立了一份独属于业务的反思清单。例如视频通话浮窗,可能涉及到浮窗关摄像头的表现、多人通话浮窗切换显示发言人的逻辑、不同通话缩浮窗动画的逻辑等等。当我们的新功能涉及到对浮窗的更改时,与这些原有逻辑的适配检查很有必要。在设计方案基本结束后简单对照评估,就可以避免考虑点的遗漏和方案的反复。
eagle这类批量图片收藏工具为设计师建立自己的参考资源库提供了很多便利,最难得的是可以用自己需要的分类体系为每张图片打上不同的标签。以后当我们再需要设计一种「表单」或一种「帮助流程」的时候,很快就可以找到你曾经收藏过的所有案例。
[1]郝宁.创造力的神经机制及其教育隐意[J].全球教育展望,2013(2):11.DOI:CNKI:SUN:WGJN.0.2013-02-010.
[2] Stevens C E , Zabelina D .Creativity comes in waves: An EEG-focused exploration of the creative brain[J]. 2019.DOI:10.31234/osf.io/ke6wq.
[3] Beghetto R A , Kaufman J C .Toward a Broader Conception of Creativity: A Case for mini-c Creativity[J].Psychology of Aesthetics Creativity and the Arts, 2007, 1(2):73-79.DOI:10.1037/1931-3896.1.2.73.
[4] Ivcevic Z , Grandinetti 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a tool for creativity[J].Journal of Creativity, 2024, 34(2).DOI:10.1016/j.yjoc.2024.100079.
[5] Hou G ,JingyuChen.The impact of design creativity: Inspirations and timing of stimulation[J].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Reports, 2023, 12.DOI:10.1016/j.teler.2023.100105.
[6] Shi Y , Wang Y , Qi Y ,et al.IdeaWall: Improving Creative Collaboration through Combinatorial Visual Stimuli[C]//Conference on 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ACM, 2017.DOI:10.1145/2998181.2998208.
[7] Yuan S T D , Hsieh P K .Using association reasoning tool to achieve semantic reframing of service design insight discovery[J].Design Studies, 2015, 40(SEP.):143-175.DOI:10.1016/j.destud.2015.07.001.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 We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