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创造飞轮个人商业模式设计

Merci Kuo 商业互联网
2021年04月06日 00:00


这篇文章是来自商业思维学院的线上主题讲座:「K 大的个人商业模式设计」,整理而成的学习笔记。

K 大简介:Krenz’s Artwork 创办人、国际知名画师,从个人绘画创作者,到创办 Krenz’s Artwork 开设线上课程、会员数年年达成百倍增长(资料来源:Tesa)。

这堂课讲 K 大自己从 0 到 1、1 到 10、10 到 100 ,讲到许多个人品牌经营者、做产品、创业者容易陷入的误区,以及自己实战的案例,无私分享出来。

直播课程中,K 大用心智图搭配 photoshop 画笔,边用视觉化图示说明边讲解,实在是太狂了!我很喜欢过程中大量用图示的概念说明,以下的视觉笔记,有些图是 K 大当场画出来的概念,部分是我听课后转换成视觉的内容。


图片

K 大的個人商業模式設計:K大的路徑與關鍵心法

整堂课程的最大重点:每个阶段,都保持「客家精神」、「快速迭代」的方式,不断优化自己和产品。

图片



K 大在初期擔任接案插畫家時,建立的飛輪(簡化版)


图片



创作者常见迷思:分开创作,无法发挥综效

图片



创作者要关注的重点


创造飞轮,发挥综效:只做一件事,不断提升这件事带来的价值


这个概念在不同阶段都有出现,例如:
初期接案,使用接案作品直接出画册,创造被动收入。许多创作者白天接案,晚上创作,其实是分开做两件事,K 大不断强调「综效」,只需要专注做一件事,然后把这件事价值拉升。
成为稳定的创作者后:明白创作者产能有限,不能盲目提高产量,而是控制产量,提高单篇产出的价值。
到大学讲课,表面上看起来只有 1–2 千元车马费,但搭配讲座后销售自己的产品(书/画册),只要讲的内容自己带来的产品有关联,现场可以有 30 % 转换。

图片


K 的第一本画册,最小可行产



做产品重点是快速测试市场反应


对于创作者,第一个丢到市场上的作品,建议尽量以现有的作品直接出手,不要因为第一本想要完美主义,期望出全新、最完美代表自己的作品,反而死在路上。

图片


K大在同仁志贩售场中,从用户身上学到的事




用户在乎的,不等于你在乎的


K 大通过过同人志现场摆摊,直接观察使用者行为,调整产品。
例如一本画册,对于消费者来说什麽样比较有价值?
例如画册中作品的顺序编排,使用者现场最容易翻到什麽地方,决定要不要买


图片


K 大给产品策略定位的建议



产品策略定位:不要做海选第一而是区域第一,找出你的不同。


切主流市场的在地小路,为自己创造不同的赛道。也注意不要走太过小众市场,很容易死在路上。
切好市场区隔客群,再拆分产品线。K 大的客群是过了初阶(刚学画)之后的中阶绘画创作者,这群人想要往高阶的绘画者迈进,从中切分不同的课程产品线,例如色彩课、透视课等等。

图片


作为教学者的经验




作为一个知识教学者:将知识模组化、迭代更新


K 大不自满于现状,教学的过程也积极去上不同老师的课,学习其他老师的优点,应用回自己的课程教学上。以下是我觉得很受用的心法:
将课程内容模组化,就能在每次面对不同程度的学员时,快速调整内容
课程准备 40% 就好,剩下就是依据学员情况迭代。


图片


真正厉害的教学者,是能够将问题拆细,并且设计出系统,让一般人跟著你的系统,都能做到你的 6–7 成。- K大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商业互联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