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一个写作能力很差的人,怎么破?

鹅厂程序员 腾讯技术
2022年11月02日 09:28
图片
鹅厂内部,有一个关于“写作能力提升”的帖子,题主是这样写的:
“需要写东西了,但没选题”
“内容无法和业务做融合”
“用词很苍白,没法精准表达”

在工作中,我们时常面临需要写作的场景,却总在落笔时卡壳。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来听听鹅厂程序员在写作之路上升级打怪的经验,本文将从以下三方面展开:
  • 技术文章具体该怎么写

  • 提升技术文档写作的小妙招/小技巧

  • 技术文章的写作之路


 01 
写作秘诀:学、思、写
@Hullqin.  WXG应用开发工程师
我的写作秘诀就是2个字:「学」和「思」
写技术文章,是输出的过程。要想输出,首先脑子里得有东西才能输出。脑子里东西从何而来?要么学,要么思。当然,最高质量的输出,一定是学而思。
1、「学而不思则罔」
如果我们只学习,不思考,那么写出的文章就会像学习笔记一样,思路和内容跟原内容几乎一样,读者与其读这些,不如读你学的原文。
如果你恰好遇到这种情况,有2种方向:
1. 可以尝试多归纳整理自己所学的知识,绘制属于自己的脑图,将你的所学用自己的方式讲出来。帮助大家更快地学习、更好地理解。
2. 思考自己的学习材料中,有哪些是需要改进,尝试改进和完善它,并将你的思路和成果分享出来。
我分别举个例子:
1. 我学习git submodules,一开始是阅读官方文档,官方文档的特点是讲了很齐全的命令,所有命令及其用法都罗列上去,没有主次之分。在我大量实践后,发现常用的命令也就那么几个,其余命令大概了解就够了。所以我写了文章《Git Submodules 介绍(通俗易懂,总结了工作完全够用的 submodule 命令)》,介绍了Git submodules存在的价值,常见的命令,以及一些坑点。
2. 我学习使用Go开发WebSocket应用时,在Gorilla这个开源的WebSocket库中找到了单房间聊天室的demo,但是我们学习时更希望学到如何开发多房间聊天室,更有用。所以我尝试自己编写代码实现多房间聊天室,连载了多篇文章来介绍每一步做了啥、遇到了啥难题。都汇总在专栏《Go WebSocket》里。
2、「思而不学则殆」
如果我们只思考,不学习,那么写出的文章可能会被读者们看起来“不够成熟”,可能业界已有大家熟知的成熟方案了,你又兴奋地提出了自己想出来的、不够成熟的方案,可能会打击到自信。
如果你恰好遇到这种情况,其实你已经很棒了,因为90%的人存在的问题都是不会思考,只要你稍加学习就能更优秀。同样有2种方式:
1. 善用搜索引擎,突破自己的知识盲区。业界成熟的方案,应该不难搜索到。
2. 积极发文章,保持谦虚,遇到别人评论提到某项成熟方案,可以去了解、对比,取其精华。而不是一度沉浸在自己创造的方案中。
我分别举个例子:
1. 我开发联机象棋时,期望在URL中保存棋局信息以及所有历史记录,我希望使用个比protobuf压缩性更好的序列化算法,删除所有的无用的二进制位。但我总感觉这件事儿别人干过,终于搜索到了「哈夫曼编码」,它就是信息论中解决文章如何用二进制存储更短的经典方法。学习后,我终于开发出了满意的序列化象棋的程序:《太卷了!开发象棋,为了减少40%存储空间,我学了下Huffman Coding》
2. 经常有人发文章,描述的内容并不是最好的方案,甚至不是正确的。评论区有大佬们指出更优秀的方案,指出错误,作者再去更新文章,最终成了一篇质量相当高的文章。
例如这篇文章《[Go WebSocket] 多房间的聊天室(五)用多个小锁代替大锁,提高效率》,是我学习Go WebSocket时总结的一篇实践经验,有人指出了其中一个并发漏洞。我们交流过后,发现确实如此,就更新了文章,改正了错误。
3、大胆写,不要怕自己写得low
我觉得我写的内容都很low,尤其是放在2022年,我还在研究老掉牙的五子棋、象棋,我甚至在2022年写了文章,介绍如何不用React Vue而用原生JS开发SPA。我根本不像那些爱追热点的人,写出来阅读量上万。更不像资深专家,一写就是高级的很牛逼的或各种高并发的架构,点赞上万。
我作为平平庸庸的开发者,就写写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追求高级、创新,不奢求成为推动人类历史进步的齿轮。只要是自己喜欢的东西,坚持下去,总会有收获。精神上的满足就是人类高层次的需求了。做你想做的。
图片
@Hullqin. 的创作主页

@RamsayliangWXG应用开发工程师
我的写作秘诀,如下图:
图片
1、输入
写作能力很差,可能是有几种情况,比如:下不了笔,写不出来
下不了笔:可能担心自己写得不好,也可能担心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没人看。所以需要克服心理压力,写作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按照费曼学习法,学会一件事情,最好的方式是把你学的东西教给别人,在教学过程中,你就能意识到自己哪里有不足,从而补足并提升。
写不出来:就是积累不够多,就要多读好书,多接触业务,多思考,输入足够充分的信息。
2、内化
“内化”,即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消化吸收、归纳总结,变成自己的知识与智慧,这里可以用 DIKW 模型来描述:
Data, Information, Knowledge 都是相对静态的数据,我们想要的是Insight 和Wisdom 而多问Why, 就会从诸多的知识中,迸发出灵感(Insight), 想清楚,为什么现状如此? 迸发出来的灵感,就铺就了你的经验与智慧。
图片
3、输出
所谓水满则溢,当你积累到知识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就会有下笔的欲望与冲动,笔头不再生涩。但能做到苏轼大文豪那样「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终究没有几个人。
写作过程,免不了还会「卡壳」,这说明你已具备一定的系统了解,但还没有完全「理顺」整个体系,就需要重新输入,这时就是有的放矢,专门针对薄弱之处(费曼学习法)。
4、结构化
做到胸有成竹之后,自然下笔有神,毕竟眼前无竹,心中有竹。那,怎么把知识条理清晰地表达出来呢?比较推荐的手法有:
1. 金字塔原则,即总分,论点先行,然后逐步列出论据。
2. 黄金圈法则,从 Why, What, How 角度来展开
3. STAR method, 说清楚 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结构清晰地表述清楚背景与困境、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的行动及措施以及最后的结果。
5、小结(彩蛋)
写这个回答,我也用上面的手法结构化地输出了一下(套娃)

 02 
让读者理解你、在乎你写的东西
@Yinancheng.  CDG用户研究
好的写作一定需要达成两个目的:
  • 读者理解
  • 读者在乎你写的东西
说起来似乎简单明了,但实际上这两点都很困难。就拿“汇报场景”来说,首先你需要让老板明白你在说什么,你提出了哪些问题、你有哪些观点、你准备怎么干、你需要老板的什么支持…… 尤其考虑到老板往往只有一点时间听你说,你需要高效地让老板理解。
同时,你汇报的事要和公司业务有关联,它需要真实地反映业务问题或用户需求,它要值得公司投入资源去改进,同时也要符合公司价值观,这个决定要经得起时间推敲。如果你们一个部门搞不定,还需要争取兄弟部门甚至外部环境的支持,它就需要大家都在乎它。
如何做到?我们可以将写作这件事拆成四门功课:素养/技艺,形式/结构,事实/真情,思想/内核。
1、素养与技艺
这其实就是语文基本功,用流畅的语句、准确的用词达成基本的可读性。文化水平高的同学在写作中会用大量成语,引经据典,或者用经典故事进行二次创作、类比、隐喻等方式写作。其他艺术创作也会有基本功的要求,比如美术需要练好透视和人体结构等。
写作素养来自于小时的作文训练和语文教育,以及平时的大量阅读,甚至可以来自对外语的学习,因为能用外语(往往是与中文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言逻辑)表达与中文相同的意思、且能在这两种语言之间轻松切换,代表你已经有了强大的语言逻辑基础。
当你想表达一个观点时,你能用不同的词汇、句式、逻辑、甚至语言来表达,你就具备了跨场景的、极为自由的表达空间,写出一些表达你想法的准确句子就不再是难事了。因此,提升素养和技艺,除了多读多写外,学好外语也会有加成。
2、形式与结构
这其实就是逻辑能力,用逻辑能力来组织和平衡观点的表达,用抽象思维能力来平衡抽象总结与具象展开。逻辑能力强大的人,写作也不会差。很多程序员大神就是这样,他们的代码结构严谨,他们的写作(比如代码注释)也是结构严谨的,那是因为他们有良好的逻辑架构能力,这个架构能力既可以帮助他们构建程序,也可以帮他们构建简洁明了的文章(虽然未必辞藻华丽)。
为什么逻辑架构能力对写作是如此重要?有一定写作经验的人会发现,写作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人无法完整表达自己想到的一切。人的记忆(或者说大脑意识)是网状的,你的一个观点会激活很多其他的观点和想法,我们虽然需要在写作有充分的支撑,但写作时观点过多会非常难以组织在一起、难以高效地表达一个主旨,甚至丧失表达的主旨。所以写作的时候,需要用逻辑来限制自己的表达空间,不要任由想象里驰骋,这里用一个笑话来举例子:

男朋友说:你刚买的洗面奶是生姜味的啊?
妹纸听了之后觉得:蠢男友居然连青柠和生姜都分不清楚;
又想起,男朋友不喜欢吃生姜;
又想起,自己对男朋友真好,做菜从来不放生姜;
又想起,但是男朋友根本不记得自己不爱吃青椒!
又想起,但是男朋友居然记得前女友不喜欢吃豆芽!
妹纸说:你自己一个人过吧!
男朋友:???

3、事实与真情
改革开放初期有个重要的指导思想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要求我们讨论社会的真问题,关心人们的真需求,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写作也是类似的,想要写出好的文章,一定要基于对现实、对你所表达事物的真切了解,这样才能引起读者共鸣,他们才能看到作品与自己的相关性
即使是科幻小说,比如刘慈欣的《三体》,其中也有大量人类社会真实存在的问题和人物原型,《三体》爆火后很多人直接拿《三体》中的故事情节当作对现实的解读,引用《三体》的内容对现实进行批判。刘慈欣在《三体》中对人类社会的刻画是相当深刻的,这显然来自于他对社会和历史的深入了解。
对于我而言,由于我是做用户研究的,很多时候我们在做汇报时,除了抽象的洞察和观点外,我们也会补充一些生动真实的用户故事和原话,有时候还会表演用户当时的情绪和语气,为的就是让听众和老板们真切地感受到用户的想法和情感,争取他们的理解和同理心,从而增强我们用研结论的说服力。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好的作家往往有对生活的敏锐观察,想要提高写作,你也要认真观察你的生活,仔细了解你的业务。
4、思想与内核
写作是我们思想的凝练过程,因此写作的人要有思想。但其实这是最难的。语文不好可以多读书,逻辑不好可以多训练,见识不多可以多去走走看看,生活了二十到三十年没有自己的自主思想、没有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没有自己想要诉说的故事,这是很可悲的,而更可怕的是其实大多数普通人都是没有思想的、随波逐流的,因此大多数人都不可能成为刘慈欣那样的优秀作家。
那我们怎么办?这里其实要思考我们写作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大家在公司总有一个存在的目的,我们的每一段工作也都会有一个目的,当你需要写作时,大概率是你需要解决工作中的一个问题,或者你需要做工作总结。就拿工作总结来说,你的工作好不好,怎么判断?这里你就需要思考,业务的价值是什么,团队的目标是什么,你在业务和公司中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于是你有了一些基于公司和业务的价值观,这些足够你写工作总结时用了;还有一些老板管理时传达的理念,这些可以引导你对内容做一些深入挖掘;当然还有一些你工作中的灵感和感悟,这些也可以作为你个人价值和闪光点去驱动你创作;当然有些很优秀的同学在业务过程中发展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工作哲学和价值观。
然后你产生了“说自己想说的话”、“在写作上做自己”的表达欲,这当然就更好了。这些东西很重要,外国人管它叫 original idea,它们不仅会让你的文章有意思且特别,在陈词滥调中脱颖而出,也会帮助你判断你该放哪些内容进来以提升文章的价值呈现,而对读者来说他们会从这些内容中看到价值取向并对你做出价值判断。你的写作因此具有了思想交流的功能。
以上就是写作的四门功课。前两者(素养/技艺,形式/结构)服务于读者的理解,如果别人经常反馈看不懂你在写什么、说什么,那就是这里的问题;后两者(事实/真情,思想/内核)服务于读者的在乎,如果别人经常反馈你写的没意思或者没意义,那就是这里的问题。
实际上作为一个好的写作者,你未必需要样样精通,因为这四门功课实际上对应的几类不同的创作者或者创作倾向,如下图:
图片
四门功课其实存在两两对应的矛盾
  • 素养技艺 和 事实真情 实际上是相互矛盾的,追求素养技艺的作家,他们的文字是经过精心打磨的,表达平衡且精确、语言优美;而追求事实真情的作家,他们对真实的追求会使得他们的文字和表达相对原始,充满对现实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呈现。
  • 形式结构 和 思想内核 实际上也是互相矛盾的,如果你追求严谨的逻辑和结构,你势必要收束一些思想,避免在内容中埋太多坑,挖坑不填导致烂尾对追求逻辑严谨的作家来说是不可接受的;但对于内容优先的作家来说则未必,他们追求的是思想哲学的体现,他们希望用创意和灵感冲击你,这时往往也就不顾逻辑上的严整了。
临近的两门功课也可以两两组合
  • 素养技艺 + 思想内核 = 传统创作,这就是我们见到的传统作家,或者说所谓的“学院派”,你在上学时读到的课文大多是这样,文字打磨得很好,也有一些主旨思想(可以用来出阅读题什么的)
  • 素养技艺 + 形式结构 = 形式艺术,这就是尝试在基础文字的功底上创作新的文学形式的作家,我能想到的例子比如福克纳和马尔克斯,都是用一些创新性的结构或手法来达到特别的艺术效果,电影艺术里这样的导演和摄影者出奇得多,画家里的毕加索也是这样,在二维的纸平面创作三维的作品。(其实这里我想到了李斯特对古典音乐的形式艺术革新,这里可以写几千字,甚至还可以录个小视频放在这,但因为古典音乐离题有点远,对大多数人也很陌生,这里就不展开了。这个括号的意思是,我们写作的时候会想到很多与当前话题相关的点,但不一定都要放进来,让读者通过一篇文章了解你的所有想法是不现实的,这也会降低传达信息的效率,也降低了简单明了的观点所带来的冲击力。)
  • 形式结构 + 事实真情 = 革新创作,这其实很接近于我们画 PPT 去解释一个新业务或者新的商业逻辑,它要求我们通过思考和对现实的抽象构建,把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用一种新方法呈现出来
  • 思想内核 + 事实真情 = 生活创作,这有点像你某天遇到一件事,发了朋友圈最后还上了点价值。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作倾向和创作场景,思考自己应该主要提高的是哪些方面。
最后给希望提升写作能力的同学一点个人建议:
1. 形式结构是四门功课里最好学的,网上有很多分析问题的框架和模型,还有很多人分析某个问题做的脑图什么的,这些东西有时候直接拿过来就成为一篇文章框架了,非常好用。如果遇到命题作文不知道怎么写,就去参考一下别人的模型或者画的大纲。晋升材料不会写怎么办?找优秀案例参考一下呀。
2. 事实真情是在生活和业务中可以顺带去提高的,其实积累素材很简单,多张嘴聊聊天,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再深入地做一些调研,比如深入问问对方的想法和经历,为什么会这样想,有什么感触,等等,慢慢就会积累到很多有趣的材料,同理心也会有所增强,基于同理心的沟通就会比较真诚。这个见效慢,但好在也没什么成本,今天在心中种下这颗种子日后多注意就是。
3. 素养技艺是需要专门训练的,我们作为成年人其实已经养成了一些固定的语言习惯,有些习惯对写作很不利而且很难改,但也不是不行,可能就是需要专门的写作训练了。我感觉大家平时顾着搞钱,写作训练这种事可能优先级不是很高,而且以鹅厂同学的优秀程度,相信写作训练的边际收益也有限,不练也罢。
4. 思想内核是最难的,前面说了,不赘述了。 
关于写作能力提升的主要内容其实已经写完了,然后我这里想对【形式/结构】多写一点,一来我自己是比较看重逻辑和呈现方式的,二来我以前写作的方向主要是心理学科普,现在主要是写用户研究报告,这种议论文的问题中遇到逻辑方面的问题也是最多的。这里最大最大的问题是,无论你的逻辑结构是怎样的,文字、或者说叙述这件事,它是线性的。
图片
只能通过线性的方式写作和说话会造成很多难题,比如说随着时序的推进,你的读者没法形成你脑海中的网状逻辑,无法意识到前后文中存在的联系(而你很可能意识不到这一点,以为大家都能像你一样意识到问题的网状结构)。因此,在写作过程中,尤其是写作议论文的过程中,站在读者视角,你可能需要做这几件事:
1. 不断明确主旨,确保读者不会在你冗长的叙述中,丢失他们阅读或听讲的目的;
2. 适当的Call Back前面的信息点,建立联想和网状信息结构,既然大多数读者的线性接收方式难以形成联想,那就要由你自己去主动提醒,帮助他们建立联想。当然,这会增加你在叙述流畅上的难度,这需要技巧和经验,这个大家慢慢体会。
3. 如果你有个漂亮的模型,或者简洁的大纲,那就经常拿出来 show 一下,这样读者也会明白现在进展到哪里了。尤其在结尾,最好做一个完整模型的总结。

 03 
文章写作的小技巧
@Jinshang.  WXG后台开发工程师
分享一下自己写文章的过程:
第一种文章是列表式的文章,比如我的《C++17在业务代码最好用的特性》,这种文章都是先有足够多的内容,再有主题。
1. 在日常工作中积累想法和点子,既可以是文章的选题、内容,也可以是值得分享一段代码,一段文字。这部分的来源主要是日常写代码时想到的点或者是读书、读文章、看视频里遇到的有趣的想法。
2. 如果类似的想法累计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考虑发文章了,一般我会开篇写一些综述性的背景,这里会夹带一些私货,加一些自己总结性的思考。之后就是把每部分内容分门别类,按部就班地讲好即可。
第二种是综述性的技术文章,先有技术主题后有内容,比如我的《零成本“白嫖”向量化:Apache Arrow标准化列式内存数据格式》,这种文章我会先确认主题,之后根据5W1H的框架去写:
  • What:要讲的技术是什么

  • When+Where:这个技术是用在哪里、什么场景下使用

  • Why:为什么要用这种技术,好处是什么    

  • Who:谁在使用这种技术

  • How:如果使用这种技术

不是每点都适用,要按需使用。这种5W1H的分析框架非常万金油,几乎适用于分析任何问题。
另外取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也是很重要的,文章毕竟没有《广告法》的限制,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夸张的形容词,比如《每个程序员都要知道的xxx》,《最好用的xxx》等等。当然,一篇好文章只有框架,标题和华丽词藻是不够的,文字背后的观点/思想才是一篇文章的价值所在。

@Danteyang.  PCG后台开发工程师
1、承认写文章的重要性
首先是意识问题,要认识到文档写作和编写代码一样重要,技术文章写作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下,是减少沟通成本、承载工作内容、传承知识,沉淀方法论的重要工具,当有科学的工作流程和相关文档模板的建设后,写作作为工作环节的一部分将变得不再困难,并且可以让写作成为自己思维整理,技术沉淀的好帮手,好工具。
2、分清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
不好的文章
  • 内容没有体系,散文一样,没有目录结构,阅读心智负担极大,导致没有人看

  • 没有目的性的文档,没有指导意义,例如只说明问题,没有提供解决方案,看了之后不仅不会豁然开朗,反而更困惑

好的文章
  • 有明确目的,比如技术文档,发布文档,接入文档,复盘文档

  • 清晰明了,不啰嗦,文字详尽,配以图表、截图和示意图,方便阅读者理解

  • 好的文章是一款面向傻瓜用户的好产品

  • 分层,分目录,便于快速索引,让阅读文档的人可以快速找到可能需要的知识

3、提升技术文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核心观点
  • 主动性是做好一切的前提,写文章永远不是为别人,是提升自己的重要手段

  • 大部分的文档的主要阅读者是你自己,未来的你查缺补漏

  • 口口相传的知识并不能成为你的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文档库就是你的知识库

  • 聊天记录靠不住,要把关键会议和需求方案,技术方案对齐后落地到文档里

  • 写文档就是倒逼你思考的过程,是一个锻炼独立思考的过程

写作技巧
  • 明确写作目的后,你应该找到对应的模板,例如技术文档,发布文档,接入文档,复盘文档,比如在我们团队内部都会进行相关文档模板的建设,很容易就能获取文章写作架构

  • 文章不是自上而下,瀑布式的写作,而是先有架构,再有摘要,最终填充内容细节和图,第一步的模板也能帮助你快速搭建架构

  • 不要有负担,先用最僵硬直白没有心智负担的方式把要写的东西一股脑按结构写入,然后再反复阅读去润色表达

  • 多模仿,无论是写技术文章还是专利交底书,还是散文,多看优秀的示例,对表达结构和顺序的优化都有很大的帮助

  • 多写,写作是个正反馈系统,只要你写了就会有人点赞,点赞多了你也就更愿意写


@Qamrawang.  CDG产品策划
分享一个答题思路,问题通常可以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回答,写作技巧同样也是:
1、是什么
写作的内容可能是经验的分享、观点的表达、方案的撰写等,但无论是什么,都会有一个核心主旨,主旨的凝练通常从三方面展开:受众——文章表达的对象,关键词——全篇题眼,路径。比如我们要回答"一个写作能力很差的人,怎么提高写作能力?" 问题。可以这么拆解:
1)受众:写作能力很差的人。所以本回答的写作技巧不能太复杂,因为能力已经很差了,不是从60-100分,而应该先达到60分,至少可以让写作能力很差的人先成为写作能力一般的人。
2)关键词:写作能力,全篇的核心题眼。写作能力是什么,审题、立意、搜集材料、选材和组材、语言表达、修改能力等能力。所以这个问题就可以拆解成多个问题,提升审题能力、提升利益能力、提升搜集材料能力、提升语言表达、提升修改能力等等。
3)路径:怎么提高。结合拆解出来的关键词,这个问题的思考点就变成了具体提升写作能力的其中一种,审题/立意/搜集。
2、为什么
本活动为什么会问这样一个问题,结合着km的主要场景,比如技术文档、产品文档等工作文档。这类文档通常能找到一些模版。根据问题的语境去揣测命题者的心理,从而输出更符合特定场景的内容。举个反例,比如在这个文章下,大家回答怎么写好高考作文,很明显,也是提升写作能力,但可能不合时宜。
3、怎么办
根据上述拆解
1)如何提升审题、立意能力:多提炼观点,做阅读理解,很多时候表达不好,源头是因为没理解好,因此先去理解,多沟通多交流,不要封闭自己。
举例:需求文档,需要先看这个需求要解决谁的什么问题,多和需求方聊聊。
2)如何提升搜集材料能力:取百家之长,多刷km优秀文章或者本篇回复。
举例:需求文档,可以参照该功能过往实现的其他产品文档内容
3)如何提升选材、组织材料、语言表达能力:多用客观描述,少用形容词,如果需要表述形容词就多用数字来呈现,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差的人,定量可能会更准确。
举例:需求文档,要写清楚条件、定量指标等,减少用形容词下定义。
4)如何提升修改、改进能力:写下来,隔段时间看看或代入别人的角色来看,可以从一些特别的角度思考,如果没这么写还可以怎么写,不断打磨文档。
举例:需求文档,在评审前拉大家多看看,也可以假设自己是个测试,根据这个方案会有哪些测试用例,再反向思考自己的方案是否健全,补齐细节。


# 腾讯技术直播 #
腾讯工程师分享技术干货
图片

点击预约,get开播提醒
往期回顾:
技术文档写作的道与术 
如何在业务开发中实现自我成长
程序员面对新业务,如何快速融入、规划自身发展?

点个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腾讯技术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