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编导、实习生及线上作者
点击下方链接,投递你感兴趣的岗位
章鱼,多足、软趴趴的身躯,模样古怪。烧烤摊上10元3串,嚼起来嘎吱嘎吱的。而且,烧烤料,多撒会更好吃。
可你知道吗,章鱼是拥有复杂智慧的聪明生物。一些科学家认为,它可能是地球上第一个智慧生物[1][2]。
蓝血“异类”,
九个大脑三个心脏
很多人嫌弃章鱼长得怪,偏偏,它也最奇怪。章鱼是地球上的神秘“异类”,看起来就像是外星人[3]。电影《异形》里的抱脸虫、《降临》里的七肢桶,都以它为原型。
目前已知的章鱼有300多种。它们中有身形短于3厘米的,也有重达45千克、腕撑开后有6米长的太平洋巨型章鱼[4]。
太平洋巨型章鱼将自己展平,这最小化了阻力并提供了升力 / [5]
章鱼有三颗心脏泵送蓝色的铜基血液(携带氧气的元素不是铁,而是铜),它的游动是靠喷气推进的(像火箭那样)[3][5]。章鱼在呼吸时使用的外套膜和喷水管快速喷气推进游泳,并能向入侵者喷射水流以阻止它们。在遇到严重危险时,章鱼会向水流中加入黑色墨汁来掩护自己逃生[5][6]。
太平洋巨型章鱼的身体结构 / [5]
不同于它长着10条腕的表亲鱿鱼,章鱼只有8条腕[7]。每条腕上有2排肉质吸盘,用来吸附物体和前进[8]。它们甚至可以在一条腕被捕食者咬掉后长出新的腕[5]。章鱼断腕,不会从伤口处流出蓝色血液,因为铜基血液在充氧时是淡蓝色的,而在脱氧时是透明的[9]。
当游客把手平摊在水族箱外的玻璃上时,章鱼会爬过来,用它的腕覆盖住游客的手,并直视他们的眼睛[9] / 图虫创意
章鱼的腕似乎“与大脑奇特地分离”,每条腕就像是独立的个体,各自具有“心智”。在章鱼中,大部分神经元都分布在腕中——几乎是中枢脑的两倍。每条腕有自己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同时具备触觉、嗅觉和味觉[4]。
章鱼没有海洋生物常见的外壳,是“一大块缺乏保护的蛋白质”[3]。它的全身几乎没有任何一块硬质部位,眼睛和嘴巴就算是最大的硬质物体,所以它可以挤进一个很小的洞或缝隙,并把身体缩成一小团[4]。
加勒比海博耐尔小岛上的章鱼,它在岩石缝隙中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并收集石头放在洞穴的入口前 / [5]
章鱼的头通常高高抬起,以便通过其两个类似透镜的眼睛看得清楚。这些眼睛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眼睛非常相似,只是瞳孔是水平的裂缝而不是圆形[5]。
章鱼可能是世界上最熟练的伪装艺术家,它皮肤中独特的色素细胞系统能产生丰富的皮肤颜色图案,同时,它还可以改变肤质来匹配周围环境[6][10]。研究人员在太平洋的珊瑚礁中观察到一条章鱼在一个小时内变化了177次[3]。
在珊瑚海斑驳的光芒中,从1米左右的距离来看,珊瑚礁和坐在上面的章鱼根本无法区别 / 图虫创意
高智商、高武力,
非常淘气
三世纪的埃里亚努斯对章鱼的描述是:这种生物的明显特征是淘气且诡计多端[4]。
章鱼,是最聪明的无脊椎动物,具备复杂的神经系统,神经元数量和狗的差不多[6][7]。它拥有高度发达的感知、学习和记忆力[11]。
章鱼自知天生柔软,所以时刻都在为自己收集庇护空间。一组研究人员在印度尼西亚研究条纹章鱼时发现,这些章鱼很喜欢收藏被人类丢弃的椰子壳。它们从泥沙里捡到椰子壳,还会借助水流冲洗干净。它们会拎着心爱的椰子壳在海底“踮脚”走,或者把两个半片椰子壳拼成一个球,然后藏进去[12]。
(A)条纹章鱼携带两个叠放的椰子壳的同时“踮脚走”(B)条纹章鱼使用组装成避难所的椰子壳 / [12]
章鱼常选择在泥浆、沙子或砾石上的巨石下建设家园,这样它就可以很容易地在巨石下方挖出一个空腔,并将挖掘出的材料在巢穴开口处堆成一个护堤[9]。
筑巢行为体现了章鱼强大的记忆力。它会通过长达数小时、长距离的捕猎之旅来捕获猎物,之后带着猎物返回洞穴进食。仿佛自带脑内导航系统,它能记住巢穴的周边环境,而且它每次的出行路线非常随机,绝不走固定线路[13]。
如果章鱼从海洋被带到实验室,大约1周后它就不再躲藏,而是好奇地四处游动,观察周围发生的事情。有报道称,章鱼有个性,性情各异,喜欢玩耍[6]。
章鱼有识别人面孔的能力,新西兰奥塔哥大学一只被圈养的章鱼显然不喜欢其中一名工作人员。每次这个人经过水箱时,章鱼都会向她喷出一股水柱[10] / 图虫创意
有时,章鱼会在许多手臂之间扔一个小东西,单纯为了自娱自乐;还有时候,它会喷出水柱,将漂浮的塑料瓶从水箱的一端推到另一端。当瓶子飘回它身边时,它会抓住瓶子,并再次将其喷走[14]。
在野外,章鱼在解决捕获的双壳贝类等食物时表现出了极高的灵活性。它能利用带吸盘的腕拉开贝壳,或者在壳上钻孔,并向猎物注入麻痹毒素[15]。
巨型扇贝壳体上,章鱼钻出的孔洞 / [5]
章鱼在面对人工任务时也很强。比如,它们会揭开罐子的盖子,打开不透明的盒子获取隐藏的猎物。关键的是,章鱼的这些表现与简单的试错机制不相符,它们在解决问题时体现出了更复杂的认知能力[15]。
不过,章鱼的一生是短暂的。
一生虽短,却很灿烂
最大的章鱼种类,寿命最多只有3-4年,最小的种类寿命只有6个月或更短。但它们不是年纪轻轻就死了,而是在充分生活后(除非被吃掉)因快速衰老而死亡[5]。
章鱼采取“快速生长+早逝”的生存策略。它们在快速生长上投入了大量的能量,大部分的生命过程都在为一次性的繁殖做准备,随后便进入衰老阶段(雄性在交配后,雌性在孵化卵后)[16][17]。
章鱼母亲一次能产十到五十万颗卵,并会忠诚地照顾这些卵[18]。她不吃不喝,时刻保持卵的清洁,并为之提供氧气[7]。章鱼母亲通常在后代孵化时死亡,这种惊人的自我牺牲让她的后代有时间达到高级发育阶段[10][19]。
许多章鱼幼崽在孵化后会上升到水面,并随着海洋洋流漂浮很远的距离[5]。
加勒比小章鱼的幼体比例与成年章鱼明显不同 / [5]
如果幸存下来,年轻的章鱼会变得足够重并下沉到海底,找到一块合适的“土地”,在那建立一个家[5]。
年轻的章鱼只有两件事在心头——吃和不被吃。它们会非常有效地将食物转化为身体肌肉和脂肪,这是因为它们是变温动物,并不需要消耗能量来保持身体温暖[5]。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图兰本,一只章鱼捡到了一些贝壳,收获满满 / 图虫创意
章鱼基本都独居,没什么社交生活[4]。在生命周期快结束时,它们开始寻找另一半,交配后,便像它们的父母那样,快速衰老并死亡[5]。
所以,章鱼一出生就是孤儿,从零开始自学生存技能。它们要躲避天敌、捡垃圾保护自己。终于能娴熟使用各项技能了,它们又肩负起了孕育后代的责任,一生也走到了尽头。
研究人员认为,章鱼“特别不适合圈养和大规模生产的生活。对于拥有如此“复杂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的动物来说,禁闭尤其残酷” [20],图为一家餐馆的水族箱里出售中的章鱼 / 图虫创意
你或许会讲,聪明的章鱼没能把技能传递给后代,太可惜了;或者说,如此短命,又何必进化的这么聪明?
可这就是章鱼的演化方式。庞大的神经系统和无固定形状的身体,赋予了章鱼适应环境的无限可能。但没有壳的保护,它既要时刻警惕沦为天敌的盘中餐,又得为填饱肚子四处捕食,生存压力极大[4]。所以,它选择爽快而聪明地活,将种族的“接力棒”慷慨地交给了后代。
我说章鱼真聪明,你说对啊,还真是。但我知道,下次路过烧烤摊,你还是会吃。
视频编导、实习生及线上作者
点击下方链接,投递你感兴趣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