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思考的管道和逻辑

何明璐 人月聊IT
2023年09月20日 00:37

图片

最近个人自媒体视频和公众号文章都暂停了一段时间的更新,原因一个方面是出差比较多,导致思考和实践的内容很难做系统化的输出;另外一个原因是持续做了多年的内容输出后自己也需要进行复盘和总结,包括如何对个人思考和实践的内容更好的做系统化的输出。

对于《思维元模型》这本书,当前还在做最好的编辑审核,进度很慢,但是也只能够是等待状态。个人今年的心愿还是该书能够在今年顺利出版。由于大部分内容都已经定稿,比较遗憾的是我个人关于AI人工智能发展下关于思维转变,思维逻辑的新文章无法进一步加入。

对于思维和实践这几件事,我最近一直在反思,当个人面临复杂问题解决的时候为何会毫无头绪,特别是面对新场景和新问题的时候。所有的疑惑往往可以归纳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 这个知识点原来对我是空白,完全不了解

  • 知识点学习过,但是都是泛读,没有深入学习和实践

  • 知识点学习过,也实践过,但是不知道如何用到新问题

  • 复杂问题跨多个知识点,不知道如何整合形成完整输出


那么反观我原来已经整理输出的思维框架和逻辑,包括如何认识和分析事物,如何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些思考方法本身没有任何问题,问题还是在于你可能看了我写过的文章仍然不知道如何应用。

这个本身不是方法论的问题,而是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本身没有在日常进行充分锻炼的问题。这个锻炼是帮我们形成个人的资料库知识库,个人的经验库模式库。

你知道新问题解决需要分解聚合,归纳演绎,但是你没有足够的前期知识积累,也没有足够的经验库支撑你去做归纳聚合工作。学习的重点是形成个人基础知识库,实践重点是形成经验模式库。你平时泛读的文档,互联网文章,书籍的量就不够,直接导致你个人基础知识库缺乏。你平时实践后不注意总结复盘,导致你的经验模式库不够,无法快速做到新问题的归纳和匹配。

图片

复杂问题的解决本质就是通过思维管道,充分的调动你内部已有的个人知识库和个人经验模式库,外部的海量互联网知识库和当前火热的AI知识库。然后基于收集,分解,聚合,归纳,演绎的思维逻辑来快速解决问题。完全你已有知识到问题目标域的匹配问题。

大部分人往往在第一步就无法做,因为原有的知识素材就不够,日常总结输出不够,有了问题期望快速的通过搜索资料去解决。但是你将搜索到的资料简单拷贝复制到你的方案里面,你会发现往往难以自圆其说,自己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比如我要出一个数字化和云原生的方案,你看到的是最终的方案文档,但是可能我已经花了2年多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文档内容,自己也输出了几百篇的关于云原生,微服务,DevOps的日常思考总结,日常实践复盘的文章。哪怕再回溯微服务的历史文章。这个早在10多年前我就在实践SOA架构,包括组件化开发,包括12年的私有云PaaS平台大项目,包括17年就启动的微服务软件项目实践等。

所有的输出都来源于你前期大量的历史积累,没有这些历史积累无法快速的做到新问题解决,哪怕这些积累你没有完整实践过,也需要大量的知识泛读,能够通过主题阅读的方式,围绕一个主题快速的阅读相关的文章,形成一个你理解后的概念模型,同时最终形成你个人大脑里面的知识索引。

比如最近我要做一个PaaS云平台中的BPaaS公共流程平台能力建设思路的方案,如果没有历史积累很难快速输出这类方案。我初步梳理下时间线都能看到围绕工作流,公共流程平台的积累的历史知识和文档材料情况。

  • 2004年开始自研基于wfmc标准的企业内部工作流引擎

  • 2007年TPG组织推动将流程引擎上升为公司技术平台可复用组件

  • 2009年开始SOA项目规划建设,开始涉及到BPM和BPEL

  • 2010年输出最早的一个版本的企业级公共流程平台建设方案

  • 2012年集团大项目建设,引入其它厂商流程平台,我参加方案讨论

  • 2013公司自建PaaS平台,梳理流程引擎,4A和应用集成接口

  • 2014-2016年多个流程引擎项目售前支撑,售前方案

  • 2017年集团大项目,引入公共流程平台,参与方案讨论

  • 2018年将公司流程引擎剥离独立能力,融入低代码开发平台

  • 2019年集团项目参与PaaS云原生平台公共组件和技术组件建设讨论



有了这些前期积累和素材了,你当前目标是云原生平台下如何去构建公共流程平台。那么原来资料里面最有价值的仍然是公共流程平台积累的方案资料,底层的流程引擎基础知识反而不是重点。另外一个有价值的实践和资料是PaaS云原生平台下公共组件建设研讨(类似多租户管理,运营,计量计费,运维,集群容器化)。

所有上面的资料我都需要基于我们的目标需求进行分解和拆解,形成能够支撑我方案输出的关键内容。这些内容进一步分解后就涉及到如下素材的收集。

  • 公共流程平台建设有无最佳实践对标?

  • 流程平台基础能力功能点

  • 公共流程平台和传统流程引擎差异

  • 云平台组件基础能力要求

  • 能力如何建设,如何使用?


这个内容细化后,哪些资料素材需要,究竟需要文档里面的哪部分内容就需要你逐个摘取出来。但是这个时候摘取出来的还是零散的点,你需要进一步目标进一步聚合。讲流程平台基础能力的聚合为一类,讲建设实施方案的聚合为一类,讲云平台融合的聚合为一类。

在聚合过程中你会发现你缺少素材,类似业界最佳实践,有无公共流程平台的国家建设标准,白皮书等?这些就可以进一步快速通过互联网信息收集相关知识并整理。

在聚合完后你还是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化逻辑呈现。归纳的过程是从底朝上形成完整的金字塔结构,但是呈现和演绎则是从顶向下的。

图片

所有的素材聚合完后,形成完整的金字塔解耦,进一步思考整个建设方案的思路逻辑,形成完整的大纲结构。比如。

  • 1.当前项目现状和问题分析

  • 2.流程平台建设标准和最佳实践

  • 3.流程平台建设思路方案

  •     3.1 整体架构设计

  •     3.2 基础功能建设

  •     3.3 多租户建设

  •     3.4 部署架构和集群规划

  • 4.流程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和演进路线


在形成完整的逻辑结构后,我们就完成最终从归纳到演绎的反转。我能够开门见山,自顶向下来讲我的故事。

如何结合我上面的简单示例,你可以思考下类似的方案如果自己做,你可能遇到的问题或瓶颈究竟在哪里。究竟是前期历史知识积累不够,还是没有掌握基础的方法论,还是平时实践复盘上没有形成可复用的解决问题的经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月聊I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