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之后就是“双十一”和“双十二”的每年大促销,对部分知名商品打折,然后吸引大批顾客排队抢购,让收入大幅增加,这几乎是每年必备的戏码。
问题是:
-折扣促销造成收入大幅增加,利润就一定增加吗?
-如果利润不增加,那不就是白忙一场?
-在什么条件下利润才可能会增加?
会计师告诉你两个神奇公式
公式1: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
营业毛利率=营业毛利/营业收入
公式2:
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净利
营业净利率=营业净利/营业收入
所谓的营业毛利,就是销售价格扣减了进货成本;但是,要真正的赚钱,还可以扣减各种费用,例如本次讨论的降价促销,否则就是白忙一场。
因此,就诞生了两大法则:
1、 一定要有营业毛利,而且营业毛利大于营业费用,才会有营业净利。
2、 营业毛利率要大于零,而且要大于营业费用率。
促销法则1:折扣率必须低于毛利率
假如商品价格是100元,毛利率是30%,这就是说“100元销售价格之中有70元是进货成本”。折扣率绝对不可以超过30%,换言之,折扣后的价格必须保持在70元之上;否则,营业毛利为负。负毛利的促销,不仅仅是白忙一场,同时更加会拉大亏损。
促销法则2:促销要选择高价格弹性的商品
促销的核心在于,利用折扣降价来增加销售数量,提升销售周转率。因此,销售增加的速度必须高于折扣比率。
折扣前:100元价格,30%毛利率,预计销售量是10000;营业收入是100万,毛利是30万。
折扣后:10%折扣促销(即90元价格),预计销售量是17000;营业收入是153万,毛利是34万。
关键就是,降价10元可以实现销售量从10000提升到17000。如果销售量不可以增加超过15000,换言之毛利就不会到达30万,也就是比促销前到毛利更加低,这又何必要促销?!
因此,必须要考虑高价格弹性的商品(降价就可以拉动销量)。
促销法则3:促销要选择高单价、高毛利率的商品
考虑到折扣率不能高于毛利率,如果毛利率只有30%,换言之,折扣率就最多只能在30%的幅度中考虑。这种情况,往往不容易实现对顾客实现有效的刺激。相反地,如果毛利率达到70%,这样所产生的促销刺激就会更加直接和有效。
促销法则2和促销法则3,其实就是看看能否吸引到人潮。
促销法则4:销售量大增,同时要求供应商降价,降低进货成本
正如上述的例子,如果采取了10%的折扣后,销售量可以从10000增长到17000。换言之,就是进货数量大幅度增加了70%。这时候是否可以和供应商商讨一个额外的折扣呢?
例如,供应商答应了5%的折扣,换言之,进货价格从70元,下降到66.5元。90元之于66.5元,毛利率还可以维持在26%。某程度上,供应商和自己一起共同分担了折扣促销的成本。
促销法则5:促销不能频率太高
折扣促销是一种常见的促销手法,但不能使用频率过高。否则,就会导致商品价格弹性降低,也就是:(1)必须使用更大的折扣才可以刺激购买;(2)延迟购买,平时不购买,只等折扣促销时候才购买。
市场推广的核心在于企业要获利,因此就是需要考虑上述的折扣促销法则,以免白忙一场,甚至得不偿失。
关键字:经营管理、零售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