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用户浏览动线的“小心机”

豆芽儿 有赞体验设计中心
2020年08月03日 03:52

某天,我打开网易云音乐的每日推荐,偶然发现推荐列表一些歌曲后面跟了一些标签:「超过xx%的人播放」、「超过xx%的人收藏」...这样的标签无疑提升用户点击的欲望和概率。图片

在日常产品设计中,如何在不让用户反感的情况下提升点击或访问深度,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应该在用户使用路径上,巧妙地嵌入一些设计细节,从而达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如果能够结合使用场景(或者说结合产品运营),就能让用户觉得这个产品更懂自己,从而对产品更有好感。这样贴心的设计细节在各个产品中还不少。

比如美团会在你购买了之后再次进入店铺,提示你是不是再来一单。

图片

京东在你把商品加入购物车之后,给你温馨推荐配件或相关服务,在购物车中也是如此。图片

淘宝会在你浏览了一个感兴趣的宝贝后,给你推荐相似的宝贝集合(你点击了这个商品,说明对这类商品感兴趣,然而你返回了,说明你可能对这个商品不满意,那我就给你更精准的推荐这类商品。)贴心的在你浏览动线上下功夫。不过这个逻辑比较常见了,只是在推的时机上更加及时了,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下次进来的时候给你推荐了。

图片

如果仔细观察,这类细节在各大产品中都有。因此,我们在日常产品设计中可以更加注重产品使用动线的设计。不仅仅是固定的设计,更可以是动态的设计。

例如,在社群接龙项目中,我们有过这样的一个场景讨论。

飒飒看到一个团购活动买了一单,他觉得很优惠,分享给了他的好友呱呱。如果呱呱打开分享链接后,优先展示出飒飒的购买记录,那么呱呱下单的概率就会比仅看到别人购买要大,毕竟自己好友购买的信任感以及刺激下单决策远比陌生人要高得多。从心理学上看,这应该属于熟人信任背书范畴。

图片

所以我们做了如上设计,把好友的购买记录优先展示在陌生人购买记录之上。从而更好的引导用户下单。

图片

图片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有赞体验设计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